2009年6月2日
星期
阅读记忆

吴思:戴上“潜规则”眼镜,可以看清中国官场及其传统

本报记者 张彦武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02    [打印] [关闭]
    1957年生于北京。1978~198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桥》、《炎黄春秋》杂志。已出版《潜规则》、《血酬定律》、《隐蔽的秩序》等。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和《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上的生存游戏》近期分别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推出修订版。在新版中,吴思开始系统地提出他的“血酬史观”,并计划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阐释历史,解释重大的制度变迁,描述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潜规则”、“血酬定律”已然成为流行词语。吴思除了受到大众读者的追捧,也受到学术界“一点点慢慢增加”的认可。他写作上的成功源于故纸堆里的静心阅读——带着问题意识读《明史》。1982年到1993年,吴思在《农民日报》当记者。其间,吴思下乡去河南开封调查过“条子肥”,发现当时国家政策规定卖给农民的平价化肥最后都落入了掌握着基层权力的村支书和会计手里。当时,吴思就“非常想找一个词来表达这种现象——有一套东西在支配着社会的运行,支配着资源的分配,那套东西既不是文件上写的,也不是市场的规矩”。

    最初,吴思在报道中用“内部章程”一词表达这个“困惑的发现”,逐渐开始有了“潜规则”的朦胧概念。到了1996年前后,工作变动后的空闲让吴思有了更多读书时间,开始读起了《明史》。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史记》,就好像看小说一样,遇到没故事的‘表’和‘志’便跳过去。当记者后啃过《汉书》和《后汉书》,完全被乱七八糟的人名和事件淹没了,感觉昏昏欲睡。我还赶时髦读过《资治通鉴》,读到后汉时就痛苦不堪,半途而废”。“出乎意料的是,心里存了个‘潜规则’的念头,再读起历史来居然津津有味,满目混沌忽然眉目清楚。于是就跟朋友鼓吹读史心得,又被朋友撺掇着写下了这些文章,随写随发,渐渐也有了一本小书的篇幅。这些文章所描绘的,就是我戴上‘潜规则’眼镜后看到的中国官场及其传统。”

    吴思习惯“跟作者叫板,带着问题去读”,“如果带着问题去读,哪怕一个小时只读一页,那一页对你也可能比一整篇文章还重要。”

    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吴思充分利用了电脑的Word功能,用一个大的文本管理建立起树状的多层目录,一有新的读书心得就补充到这个笔记中。“读得越多,这个结构就越复杂,就好像树一样,一棵大树长起来就分杈了。什么时候你有新想法,这个叶芽又冒出来一个新知识。最后发现原来的知识体系装不下了,需要有新的东西装进来。最后形成一个大的革命,你会随着这个革命方式发生思维方式、思维结构的转变。”

    他说,这样做笔记细读的“坏处”是:一旦碰上浓度高的书,可能做的笔记比书的内容还多。《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田纪云著,新华出版社,2009年1月)就是吴思前些时候细读的一部“浓度高的书”:“我想理解当时的中央领导人的思维逻辑是什么样的,他们怎么看待中国的现实,他们眼中的中国现实是什么样的。看到了这个现实之后,他们是怎么表达的、怎么分析的、怎么做利害判断的”。“一旦从这个角度着眼,就可以看到:他们的信念是什么,不是文件上说什么,而是他们在生活中日常地表达出来的。我对过去三十年的历史一下有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这时候,以前看到的类似社论的那些话都不一样,都开始了丰富的利害计算……”

    专栏主持:燕舞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