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
星期

“问责干部不得官复原职”值得提倡

陈杰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05    [打印] [关闭]
    据新华社报道,湖南省娄底市在今年5月发布了《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根据该规定,今后凡被给予免职处理的问责对象,即便经反省后安排了新岗位,其新任职务也必须低于原任职务。

    我很赞赏这个规定,因为它以刚性和操作性强,杜绝了当前干部问责中的形式主义,也使干部能够真正感受到问责的压力。

    按照党纪和公务员法的规定,免职本不是一种处分形式,它是有关党组织或干部管理机构对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问题的干部,免去其现任职务的一种处置手段。但也正是因为免职并非法定处分形式,它近年来逐渐异化为一种问责上的形式主义,有的时候甚至变成了蒙骗公众的障眼法。

    比如,去年5月四川地震后全国哀悼日期间,山东省滨州市工商局长邵立勇组织公款旅游被免职,但随后又被任命为威海市工商局长。对此,山东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不违反规定。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以至有媒体戏谑地评论说:“有一种免职叫官复原职。”从常理和事实来说,却让人难以接受。因为,被免职的官员,往往存在工作或生活上的严重问题,如果仅仅以一时的免职来搪塞责任,就有愚弄公众之嫌。

    免职处理形式化,一方面源于其貌似处分——在部分不甚了解干部管理规定的民众看来,免职和撤职无异;另一方面源于问责的虚化,有关部门迫于舆论压力,给责任人以免职的“严肃处理”以平众怒。

    从免职这一处理方式的源头来看,它本是干部管理机构在对干部作出正式处分之前,为了避免被处分人继续占据官位妨碍调查,或者继续为害而先作出的暂时决定。干部被免职之后,经调查程序,应当给予相应的处分,并且通常而言,正式的处分应当在撤职以上。

    现在,一些免职不仅没有导致正式处分,反倒成了欺骗民众的摆设和包庇、纵容官员的方式,这就难免让民众心生不满。一面是民众和舆论对这种形式主义的痛批,一面是被免职官员毫无顾忌的复出——此种社会现实之下,湖南娄底的前述规定,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它明确规定干部被免职后只能降级使用,避免了免职的形式主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