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
星期
西安石油大学为石油行业输送高质量学生

“订单式”培养让三方共赢

本报记者 黄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05    [打印] [关闭]
    日前举办的西安石油大学2009年度“订单式”人才培养双选洽谈会气氛热烈,来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13家油田企业,以及该校1500余名学生参加了洽谈会。最终,共有152人和用人单位签约。

    西安石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刘予东告诉记者,学校对这152名学生将按照和所签约单位的订单进行针对性培养,毕业后他们全部到所签约单位就业。

    刘予东解释说,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按其发展规模预测人才需求量,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在学校某个或某几个专业里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挑选学生,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形象地讲,就是企业向学校下“订单”,“买断”或“部分买断”毕业生。

    “通过‘订单式’培养,我们实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互利共赢’的良好效果。”西安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建利告诉记者,对学生来说,提高了就业的针对性和就业质量;对企业而言,满足了企业发展对引进特殊或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的迫切需要;学校则丰富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在合理设置专业、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石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不断面临挑战:一方面,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密集的行业,尤其是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及石油国际战略的实施,石油行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取向上,除石油主干及石油相关特色专业毕业生外,引进毕业生的范围已经从石油院校逐步转向非石油院校和重点院校,加大了石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

    面对新形势,西安石油大学积极研究、开阔思路,在充分分析西安的地缘与学校学科建设优势、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强化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收到了良好效果。

    刘予东告诉记者,学校近几年通过订单培养方式,先后与长庆石油勘探局、长庆油田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胜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华北石油管理局等多家石油石化单位合作,开展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合作班”、国际地震与勘探及管理专业“国际合作班”、机械及财会专业“法语和西班牙语合作培养班”、石油工程专业“订单培养班”、辅修石油工程专业“订单培养班”等多项“订单式”培养工作。既创新、丰富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又初步满足或缓解了企业发展对引进急需紧缺的石油主干专业毕业生的迫切需要,特别是解决了毕业生尤其是一些通用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多得。

    据悉,自2002年以来,该校“订单式”合作培养工作已累计培养1592人,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累计为石油石化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895余人。这些毕业生到了单位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进入角色,为所在单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的总体需求依然紧缺。”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王建利认为,关键是要更新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所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