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世界天文科技的目光将追随中国
和李宗伟一样,包括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内40余位顶尖级天文学专家都将在今天奔赴同一个目的地—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今天,就在这里,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顺利通过了国家竣工验收。
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意味着什么?LAMOST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大教授褚耀泉给出了一个形象的解释:蚂蚁要了解人类,不可能去盯住一个人生老病死,必须通过大量的样本来分类分析,有大人有小孩有男有女,这样能以最短的时间了解人的情况;同样的道理,我们不知道星系的分布,不知道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星系的变化相对于人类生命更加漫长,需要加大样本量。这种天文望远镜的意义在于,以前通过小口径望远镜需要几万年才能观测完宇宙星系,现在3~5年的时间就够了。
LAMOST项目总工程师崔向群说:“未来3~5年,科学家将用它获得2.4万平方度范围内250万颗恒星、250万个星系、150万个亮红星系、100万个类星体的光谱数据。”
在LAMOST新闻发布会现场,一名记者听到讲解后忍不住感叹:“LAMOST观测天体这么厉害,真是巡天遥看一千河呀!”褚耀泉微笑着纠正:“是巡天遥看亿千河!”
褚耀泉教授介绍:“LAMOST轻松一瞥就能覆盖80个月球。而LAMOST要记录的光谱数量,更是远超所有竞争对手:100万个星系、100万个类星体、1000万颗恒星。”
突破半个世纪以来大口径和大视场难以兼备的瓶颈背后,是中国科学家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中创造的多个世界第一:首次在一块大镜面上同时应用薄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首次实现六角形的主动可变形镜;首次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拼接镜面……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天文学家在现场感慨:“从现在开始,世界天文科技的目光也将追随中国的‘光谱之王’了。”
本报河北兴隆6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