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出游中,无外乎有两种主流方式:
有一些人喜欢在一个地方待上尽量长的时间,而另一部分人喜欢在同样的时间里跑更多的地方。无论是认同哪一种方式,区别只是在景点范围的分布上,大家一样是每天在路上奔波,赶路与闲逛的时间比例大体相同。
而今年,有少数派报告说,什么景点也没去,只是找了个湖边发呆或找了片树林闲逛。不管别人如何看这种出游方式,我是羡慕得不得了。
对我来说,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虽然和别人一样一年365天每天都有24小时,但能归自己支配的时间总是很少。最极致的奢侈品的属性是“无用”,用最稀缺的资源来做无用的事情,显然是奢侈到了极致,比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吃的用十几只鸡当下脚料做的茄子还奢侈。所以,遇见有时间发呆的人,当然非常羡慕。
由于工作原因,有不少出行的机会,也去过不少著名景区。当有人表示羡慕时,我总想试图让他们明白,在每一个景区平均待不上半个小时并不是件值得羡慕的事,但这番努力的结果总是让听者觉得我这人很矫情。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还是别解释。
我最夸张的旅程是用半个月的时间,坐着汽车横穿整个中国,从东部沿海的连云港到西部边境霍尔果斯。
在这段行程中,当我早上被闹表叫醒的时候,需要花上几分钟才能想起自己究竟是在哪儿,随后是看看行程中当天的安排,还要去什么地方,要见哪些人,准备问些什么问题。每天如此,精神永远处在紧张状态。以至于到现在,这段所走过的最长的路,在记忆中变得极其模糊,甚至有些路过的地方现在已经毫无印象。
而记忆中最美好的旅行,是新婚旅行中徒步虎跳峡的经历。两个人背着包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喜欢的地方就多住一天。不按行程也没有时间表,相当轻松自由。可以有时间和路上遇到的人聊聊天,早上起来去旅店老板的菜地挑好中午要吃的菜,白天在山里走走。现在都还能记起那里的一草一木,路途中的微小细节。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心情决定了我们看到的风景的数量和质量,而不是时间和选择的路程。当放松了心情,可以在任何路上看到风景;而在一个紧张的心情之下,再知名的景点也不过是拍纪念照的背景而已。
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至理名言。
我们绝大部分在生活中还不具备“慢慢来”的现实条件,生活的压力迫使我们都必须加快工作和学习的进度。
但如果我们把这种方式也带到旅行中,列出繁复的出游计划,跟着导游在景点之间走马观花,住一成不变的宾馆标准间,下再寻常不过的馆子。
这样的旅行,对多少人还具有吸引力?
比起长假中在繁忙路段上车辆拥堵消耗的时间和飞涨的景点门票价格,选一个无名的山林和溪水,不但省钱、省力还省心。而摆脱了生活中的匆匆忙忙、纷纷扰扰之后,才会有心情来体会那些隐藏在不经意间的细节,才会发现这些细节才是真正的风景,是值得眷恋的旅途回忆。
我羡慕那种无所事事的旅行。
套用某咖啡品牌的广告语: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