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8日
星期

公众应克服对“甲流”的防范疲劳

——访中国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
新华社记者 周婷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08    [打印] [关闭]
    基于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新形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日前接受采访时指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反季节传播能力超出预期,尽管我国已大大降低其传播速度,但大家仍需保持警惕,克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范疲劳”。

    “北半球疫情没有因为入夏之后而根本缓解,甲型H1N1病毒的反季节传播能力的确超出了很多科学家的预期。”曾光说,目前我国输入性病例全部都是在国外感染的,反映了病毒正在疫情输出国广泛传播,传入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我国必须认真应对的现实。这种跨国传播的现象是历次大流感流行的通常模式,这次有别于以前的仅仅是由于各国加强了流感监测,能够不断发现输入性病例并予以控制。

    曾光指出,发生输入性病例后往往会发生二代病例。这是因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群对其普遍缺乏免疫力,容易引起人际间的传播。“目前我国在发现和控制输入性病例和减少二代病例方面已做得很好,显示了强大的监测和预防控制能力,大大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速度,使我国处于有利的防治形势。”曾光说。

    但他同时指出,有强大的应对能力,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症状明确的输入性病例,不能改变输入增多的现实,也不能杜绝二代病例的发生。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甚至不发热却可以起到传染源的作用,因此每个国家都有可能突然发现本土传播,我国也难以例外,对此我国也已有对策应对。

    曾光说,我国近期出现的本土二代病例,均能够找到明确的传染源和传播链,对二代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也可以进行追踪并采取医学防控措施,因此疫情仍在可控范围之内,公众不必恐慌。但目前还难以判断是否会出现全国较大范围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

    曾光指出,出现二代病例后,主要应由公共卫生工作者从事专业应对,公众不必恐慌,但仍需保持一定的警惕。公众应掌握这一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还要及时了解权威的疫情信息,做到主动保护、主动申报、主动就医。防控甲型H1N1流感是一场“持久战”,每个人都要克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范疲劳”。

    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