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用有形之手引导毕业生就业
北大落实“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校领导主抓、就业中心统筹、院系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置于当前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做好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为学校就业整体工作的关键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和服务全过程。
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校园媒体、网络平台、主题教育等形式,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符合实际的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建功立业。学校在校园媒体上开辟专版,启动签约西部毕业生宣传报道、西部地区北大杰出校友系列讲坛和报道等活动;在国情社情教育中引导毕业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蕴含的个人发展机遇,在就业形势教育中引导毕业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科学就业观。学校邀请“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首都8000余名大学生“村官”中唯一的北京市人大代表陈丽娟等“村官”校友返校座谈,交流基层工作体会;召开2009届签约西部地区毕业生座谈会,聘请校内外专家提供西部就业职前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对意向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重点人群建立动态信息库,发动院系老师和辅导员通过“一对一谈心”等活动,帮助这些毕业生认清到西部基层就业的优势和机遇,做好扎根西部基层服务的思想准备。
截至目前,北大已有35名2009届毕业生与西藏、宁夏、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其中,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生王威作为当年北大唯一的女生参加西藏支教工作后,又在毕业时放弃了留京机会和高薪工作,正式签约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北大学子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献身祖国、服务社会、扎根基层”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
在清华大学校方看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不能单纯靠“看不见”的手,还必须靠“看得见”的手。学校依据“充分选择、重点引导”的总体要求,大力倡导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
学校专业教师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长远职业理想、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被学生誉为“良师益友”的汽车系教授张扬军每年都与近百名选课学生逐一谈话,话题除了学习生活外,更多的是人生规划和就业准备。他常说:“只有老师真正关注学生,学生才能健康成长,而这或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清华特别重视导师的作用,通过建立院系就业工作导师反馈制度、召开“导师谈就业”座谈会、完善“良师益友”评选标准等形式,发动全体导师积极关心研究生的就业。很多院系还将导师关心帮助学生就业纳入对导师的职责要求。热能系精心制作了汇总每一位毕业生简历的小册子,发给每一位导师,动员导师们向重点单位推荐毕业生,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把对所有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纳入日程计划。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新生辅导员上岗培训、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辅导、离校前的入职教育等,面向不同年级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要,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指导,并将人生观、择业观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截至目前,清华今年赴国家重点单位和基层的毕业生比例已超过就业学生总数的60%,比去年同期又有明显提高。今年报名参加各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选聘项目的毕业生总数超过300人,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