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1日
星期

中国车企别急着做“巨头”

本报记者 王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11    [打印] [关闭]
    6月1日,受通用即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影响,多家亚洲汽车商的股票价格上扬,而中国企业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次日,通用汽车表示,不会出售旗下任何一家亚洲汽车制造子公司,并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和扩张,因为中国是通用在美国之外的最大市场。

    “6+3”的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即将瓦解,中国汽车业跃上台面。对于不少陷入危机的跨国公司来讲,在年度报表上,中国市场的业绩是最好的。即使他们的本土业务已经一塌糊涂,在中国也要强作笑颜,声称中国业务没有任何变动,生怕失去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

    通用申请破产之后,上汽、北汽等企业,对重组或收购通用旗下子品牌表现十分积极。此前,中国企业争相收购沃尔沃的盛况,就引起海外一片唏嘘。继中国富豪一掷千金海外抄底之后,中国汽车企业也“荣升”为海外媒体眼中的暴发户。尽管有些跨国公司对旗下品牌开价甚高,但中国买家仍然趋之若鹜,令穷困潦倒的跨国公司心生欢喜。

    正所谓好女不愁嫁,对于一些中国企业来说,除了技术能力落后之外,品牌是他们永远的痛。不管是欧宝、萨博还是悍马,名气都还可以,即使名气不大,也是人家跨国公司的品牌,通过宣传包装,怎么也比自己的高贵。尽管我们已经有前车之鉴,收购这些品牌后未必能拿到技术,但怎么也比靠自己打造一个品牌省事得多。

    与大企业集团盯着海外整车品牌相比,中国民营企业的做法反而更加理性。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只是“放卫星”,它不像国有企业那么有钱,摆阔对它没有好处,砸锅卖铁买来,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都是个疑问。于是吉利果断地收购了世界第二大变速器企业DSL公司,花的钱绝对比收购沃尔沃少得多,但得到的是核心技术。正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步棋走得巧妙。

    购买别人的品牌,是否能够提升自己的实力,这是一个问题。国内大企业集团几次成功的海外收购,几乎都是投入大产出小,甚至还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一个生产制造企业就这样变成了投资公司,令人有些惋惜。收购海外品牌这种短平快的方式,可能会立马见效,但如果没有管理品牌的能力,更有可能拖累自己。

    现在是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时机吗?如果你只有钱,趁早放弃这个打算。事实上,不管是百年通用还是克莱斯勒,它们的历史也是一部东收西购的历史。企业不断膨胀,品牌不断增多,但管理松散、产品混乱。由于企业文化没有惠及每个品牌,往往一个品牌出了问题,就拆东墙补西墙,直到后来出现大问题。对于“不差钱”的中国企业来说,想做巨头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看你有没有那么大的实力。通用、克莱斯勒这些百年巨头尚且出问题,又怎能保证没技术、缺经验的中国企业不会受拖累呢?

    “命苦不能怪政府”,跨国巨头落到这步田地,原因显而易见。美国《财智月刊》的评论认为,通用汽车的管理者放弃了试图打造全球最好汽车的努力。为了迎合股东、债权人及工会的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公司管理层不断在追求卓越品质方面做出妥协。而一旦牺牲了品质,褪色的金字招牌就不可能重现光彩了。

    对于沉浸在“巨头”美梦中的中国企业来说,通用、克莱斯勒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美国总统奥巴马鼓励美国人购买美国车,这和“爱国”扯不上关系。看看美国媒体对通用和克莱斯勒的产品质量评价吧,当你买到他们的品牌后,品质管理和技术保障将成为首要的工作,这对经验不足的中国企业来说,将是最大的难点。还是那句老话,多练内功才是关键,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