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新车年,自主合资“满堂红”
与红火的数据相对应的是,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必争之地。为了拼抢市场,当年上市新车多达百余款,成为不折不扣的“新车年”,“三天一款新车”的速度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当然,降价依然是车市的主旋律,但显然市场已经摆脱了2004年的阴影,价格的敏感性也在逐渐淡化。
这一年,刚好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汽车产业开始从量到质,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变化;这一年,出于能源和环保的考虑,我国开始实行旨在“抑大扬小”的新汽车消费税;这一年,“以人为本”和“奖优罚劣”的原则,在7月1日颁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中得到体现;这一年,自主品牌不再是车市的陪衬,真正成为“当家花旦”,开始与合资企业在同一阵营中展开贴身较量……
除此之外,国产车启用中文标志、三菱入股东南、C-NCAP碰撞标准推行、上汽整体上市和罗孚竞购案等,每一个事件都跌宕起伏,或振奋人心,或引发争议,但无疑都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助推器。从单纯的销量增长,到注重节能环保、重组并购和整体上市等,中国汽车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历程。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国家的重视和企业发展思路的改变,小排量车登堂入室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而这正是市场成熟、规范的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2002年和2003年,我国汽车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部分潜在的消费需求得到提前释放;2004年和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速有所回落,加上汽车消费信贷紧缩,导致市场需求受到一定抑制;2006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持续走强,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汽车消费潜力重新被释放出来。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增产的背后,2006年汽车业利润同比增五成,真可谓“丰产又丰收”。今天的汽车企业,再回顾当年的“成绩单”时,应该也是满怀妒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