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1日
星期

2008:多事之秋,冷暖自知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11    [打印] [关闭]
    幸福来得有多快,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当中国汽车开始摆脱“黑五月”、“黑七月”的阴影,以为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时,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汽车业同样面临生死考验。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信誓旦旦,认为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跃上1000万辆台阶,并做好了庆祝第1000万辆下线的方案。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雪灾、地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政策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让当年的汽车产销蒙上一层阴影,1000万辆泡汤。产销增幅均低于10%,为近年来的最低点。

    经历过2008,才会发现2004年的“黑五月”原来不过是只纸老虎,根本不值一提。人们彷徨,人们苦涩,人们担忧,人们惴惴不安……国际汽车巨头们的倒下让人在扼腕的同时,更多了对自身命运不确定性的忧虑。可恶的金融危机,似乎深不见底,对于明天,每个人都做出最差的打算……

    减产、裁员,成为这一年里听到最多的词语。人们见面,不再问“你吃饭了吗”,而变成了“你被裁了吗”这样的恐慌心理,一直延续到年底,春节拜年时,“财源(裁员)广进”也成了禁语。所有人都小心翼翼,不知道哪一天厄运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坊间又始流传北京要限制私家车牌照的消息,这个传言牵动着无数经销商的神经,因为一旦一语成谶,80%的经销商都要倒闭。还好,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政府很快出面辟谣,北京的汽车行业相关人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踏踏实实打算明年的日子。

    在拐弯处重新起步,在冬天里寻找春天。经过多年狂热而自发的发展之后,中国汽车业要实现理性和平稳前行,或许离不开“苦其心智”的磨炼。事实证明,在2008年这个多事之秋,中国汽车业并没有自我沉沦,而是一路风雨兼程。虽然千万辆的销售目标壮志未酬,虽然增幅低于10%,但仍足以在全球市场上傲视群雄。

    金融危机之外,也有让人会心一笑的,比如个性化车牌,比如抗灾时车企的众志成城。危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但能否成为英雄,还需要时间漫长的考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