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避免有知识没文化
参加论坛的高校宣传部部长、团委书记们纷纷用相机记录下论坛的精彩瞬间。
本报记者 陈剑摄
“大学生诗歌文化节”、“贤林讲坛”……随着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各个高校的频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大学里的热门话题。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青年的引导作用?怎样才能使校园文化真正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认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媒理事们根据各自的经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理工科院校不能忽视人文氛围
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而言更为艰难,尤其在开展人文教育方面,许多理工科院校都遭遇过困境,但也努力进行着尝试和探索。
“理工科大学不仅仅要培养工程师,更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高级知识分子。”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陶韶菁提出,要让高雅艺术走进理工科院校。在她看来,美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人文氛围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小聪介绍,学校充分发挥现有人文学科的作用,并借助校外人文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增强学校的人文氛围。
一些综合型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
上海财经大学每个月都举办一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几年下来,上财学生的艺术鉴赏品位不断提高。”团委书记沈晖举例,近几年试着引进一些像京剧、昆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原本以为学生会不喜欢,想不到演出效果非常好。
让新校区远离“文化沙漠”
作为由4所学校合并且多校区办学的大型高校,如何实现多元文化的整合,是苏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课题,而如何实现校园文化从老校区向新校区的横向传递,更是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独墅湖校区文化设施缺失、文化底蕴缺乏的情况,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芮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苏州大学将启动学生文体中心的建设,而在即将启动的学校“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编制中,将对全校的文化建设给出顶层设计,从而切实提高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战略性和协同性。
复旦大学同样面临着多校区的文化融合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本部校区百年深厚文化的积淀相比,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该如何进行长久地折磨着学校领导们。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萧思健认为,文化建设是立体性的:纵向维度是100多年复旦历史的传承和积淀,传承的任务是要把历史中脉络化的虚线,即若隐若现的校园文化有形化,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学校精神;而横向的维度,将现有成熟校区的文化资源与新建校区共建与共享。
新校区如何避免陷入有知识,没文化的困境?而今,在复旦大学的新校区,同步讲座和课程正逐步推开,学校也直接在新校区举行一些讲座,让新校区学生感受“面对面的爱”。
校园建设不能让物质文化走远
校园里,哪里该设个指路牌、哪里要增设橱窗、公告栏是不是要更新了……这些天,扬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姜继红和同事们正在为此忙个不停。
这些在很多学校是后勤集团干的事成了姜继红工作的一部分,是因为学校对此有着更深的理解。
扬州大学地处古运河之滨的扬州,有百年历史,学校的器物、山水林园也都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些物质文化经过多年的积淀,浸润着扬大的文化特色。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校园物态品相也是重要一环。”
让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元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毕业生多少年后回母校,还总去看看“鹰雕”和“春晖湖”。“这样的景观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地标。”
在韩元看来,校园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可以是学校的景观,像校园建筑物、绿化环境、雕像等。因此,无论是学校的大楼还是其他设施都要做到人性化设计,要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延续多年来校园文化沉淀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