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共青团中央6月8日在北京举行各界青年学习《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座谈会。与会青年表示,《六个“为什么”》一书涉及我们党和国家应当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六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广大青年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本书以问答的方式为人们释疑解惑,材料鲜活,分析深入,说理透彻,读起来亲切生动、令人信服,对于帮助青年澄清思想上的疑惑、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现刊发座谈会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当代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从小享受着革命先辈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感受着祖国欣欣向荣的变化发展。但是,由于我们对中国革命与改革所经历的艰辛与波折缺乏切身体会,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面对各种立场、观点不同的思潮、言论,时常会感到困惑。《六个“为什么”》廓清了我们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坚定了我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这本书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抓住了根本,六个“为什么”,既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甚至动摇的思想上的关键点,搞清楚这六个问题,对其它问题就能触类旁通。二是抓住了读者,将高深的理论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道理、生动的事例和简练的文字,贴近读者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易于接受和理解。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本书既旗帜鲜明,又以理服人;既注重理论的逻辑性,又注重现实的针对性;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可读性,充满了直面问题的勇气和传播真理的智慧。书中论述的每一个问题对我都有或多或少的启发,而影响最大的就是对第一个“为什么”的解答,让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深刻道理。
这本书告诉我,思想是分不同层次的,“社会思想”是现实中思想存在的客观形态,而“指导思想”是其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思想。“思想自由”,也就是“社会思想的多样化”,是为马克思主义所承认和肯定的,因为它“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激发社会的活力,推动理论、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但同时,“思想自由”又不可能是绝对的自由,“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必须以有序化为前提”。如果缺乏基本的共识和统一的价值取向,思想上的混乱必然导致个人身份认同的迷失,集体凝聚力的涣散和社会运转的停滞,家不成为家、校不成为校、国不成为国。实际上,在北大的课堂、讲台、论坛、讲座上,从不缺乏各种不同的声音,各种思想在此交汇、交融甚至交锋,让我们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判断。我们并没有感到意识形态的束缚和学术自由的缺失。这正说明了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妨碍学术思想的自由。
这本书告诉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影响我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会影响我们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我是学习政治科学的,四年来既学习了许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制度的课程,也学习了许多西方政治哲学与制度的课程,并不是“罢黜百家,独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我们分析与辨别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政治思想与制度设计中的精华与糟粕提供了最科学、最有力的工具。
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而在尊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也应当成为当代青年的自觉选择!
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处在大变革之中,我们祖国的改革与发展也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将历史性地落在当代青年的肩上。我们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统一,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奋斗中闪亮青春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