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6月1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专版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引导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各界青年学习《六个“为什么”
———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座谈会发言摘要
改革开放激发了企业和工人的活力
2009-06-12
首钢集团高速线材厂工人 钱继纲
    编者按

    共青团中央6月8日在北京举行各界青年学习《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座谈会。与会青年表示,《六个“为什么”》一书涉及我们党和国家应当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六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广大青年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本书以问答的方式为人们释疑解惑,材料鲜活,分析深入,说理透彻,读起来亲切生动、令人信服,对于帮助青年澄清思想上的疑惑、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现刊发座谈会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及这些年在国有企业的切身经历和感受,谈谈我学习《六个“为什么”》的体会。

    我们进厂的时候,听师傅讲,70年代,首钢的轧钢生产线只有普通线材、棒材和窄带钢轧机,不但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也不高,竞争力不强。外界多年来戏称首钢只能生产“面条”和“裤腰带”。“裤腰带”指的是“窄带钢”,“面条”指线材。当时还只有普通线材,没有高速线材,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下,大家每天生产的是同一种产品,而且干多干少一个样,产品和技术没有竞争力,职工更是缺少激情。

    1987年2月,首钢引进比利时二手设备建成了两条现代化高速线材生产线。这两条国内引进外国设备投产最早的高速线材生产线,使首钢的线材生产水平由50年代直接跨入80年代。以此为标志,首钢乃至中国的线材生产进入了崭新的“高速”时代。在此之前,国内钢铁企业,线材生产设备采用的都是“复二重”式轧机,现场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产能低,只能生产普碳钢。引进了新设备,工人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干劲也充分得以释放。1992年,这两条设计能力45万吨的生产线创造出了年产量71万吨、令外国专家都难以置信的高水平,成为轧机生产的世界之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首钢的轧钢技术和装备水平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在首钢实施搬迁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下,一批承载着首钢几代人梦想和希望的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

    回首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有这样的感受: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国有企业现在的辉煌;没有改革开放,工人阶级的创造活力就不会得到如此充分的展示。改革开放为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改革开放给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作为一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我既感到由衷的自豪,又体会到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聪明才智,继续全力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推动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青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