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解放海南岛战役的艺术杰作
《红帆》全景式地反映了当年波澜壮阔的解放海南岛战役,其主题思想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话剧不是纪录片,源于历史而又必须艺术地再现历史。然而,如此波澜壮阔的战役怎样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再现?
剧作家唐栋和夫人研读了大量的史料,多次走访当年指挥和参战的将士们,深入湛江、海南岛体验生活,连续几十天挑灯苦思,几易其稿。
更重要的是,这部戏凝聚了广州军区党委首长和全区指战员的关注和厚望。尤其是军区章沁生司令员和张阳政委,视此剧为重大文化战略工程,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厚爱。
话剧《红帆》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宏大的战争场面,向人们再现了波澜壮阔的解放海南岛战役:从“猛虎团”接到的一份份统帅部和战役兵团的命令指示、开展海上大练兵、发动群众征集船只,首创木船打军舰奇迹、偷渡分渡强渡相结合、大规模海上作战、抢滩登陆、攻占要地、纵深拓展等重要情节中,人们十分清晰地看到了海南岛战役的全过程。
现代话剧,引入了现代元素,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红帆》在这方面做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一是舞美设计独特。始终居于舞台中央的三块巨型活动木板,引入了现代概念化技巧,在旋转起伏的变幻中,亦车、亦船、亦山、亦坡,能实、能虚,能高、能低,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二是光电技术广泛运用。巨大的电子屏幕如一幅巨型风帆,可展示远中近景,可显示统帅部和战役兵团决策指示和电报命令,还可营造万船齐发的大规模海上作战背景。三是歌舞恰到好处的烘托。诗言志,歌抒怀。一首画龙点睛的歌曲,往往会把人们带进特殊的语境,点燃观众在观赏剧情中沉淀、厚积的激情。《红帆》充满革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题歌曲和几首辅助歌曲,都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唱响,极大地升华了主题思想,拔动了人们的心弦。
创作演出话剧《红帆》的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有着革命文艺的优良传统,其前身是井岗山时期的红军战士剧社,当年的话剧《杀上庐山》,在革命军事题材戏剧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该团又陆续推出了《南海长城》等精品力作,主创人员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和嘉勉。
担纲《红帆》主要角色的演员,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新生代。他们深入边防海岛体验生活,聆听老一辈讲当年的故事,最早受到《红帆》的冲击和感染。笔者问他们演《红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们真诚地说:由于《红帆》,更加理解了光荣传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