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3日
星期
放弃好机会 执意去灾区

博士生崔楠不走寻常路

本报记者 李润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13    [打印] [关闭]
    面对6月13日的博士论文答辩,崔楠感觉比以往清闲了一些——看看论文,收拾收拾东西,和老师、同学道别。

    在这个生活学习了9年的校园里,失落、眷恋伴随着即将去灾区工作的激情,这个个子不高、略显瘦弱的大男孩背着书包在校园里热情的和同学老师打着招呼,憧憬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崔楠是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动力学2006级博士研究生。今年1月,他参加了四川省选调生考试,成为北川县的一名普通公务员。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去灾区的决定竟然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从一年前到现在,质疑和争论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个前途光明的博士生,面对出国深造、外企高级白领、留校任教等多个机会时,为何偏偏选择到月薪只有千余元的灾区做公务员?

    是一时冲动还是理智的选择?是投机还是无私的奉献?在哪里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上至大学校长,下至师弟师妹,争论的范围越来越大,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一时冲动,还是理智选择?

    2008年5月12日,是崔楠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前,他规划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研博连读,搞科研,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抗震救灾中一幕幕感人画面,震撼着这个27岁的青年。看了哭,哭了看,5月17日,崔楠在他的QQ签名中郑重写下了5个字:“建设新四川”。

    5月19日,他又加了两个字:“入蜀建设新四川”。

    当天,一封电子邮件发往“四川省长信箱”。崔楠在信中说:“我一直在思考,除了少量的捐款外,我还能为汶川灾区做些什么……我想四川的灾后重建和抢险救灾同等重要,需要大批的人才,因此建议四川省开展‘四川汶川地区灾后重建家园专项选调’工作,选拔那些有志于为四川灾后重建奉献青春的大学毕业生到蜀奋斗。如果有类似的专项选拔,我一定报名参加,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师妹王琼看到他的签名后十分惊讶:“你真想去呀?那么远,条件又不好,去了能干吗?”

    导师王广基教授对他的决定感到很震惊,约他到办公室来谈。

    作为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王广基教授很看好崔楠的未来。崔楠的科研能力很强,曾经在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影响因子5.7(在5以上的论文都是国际领先水平);行政能力很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曾做过学院学生会主席、研究生学生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怕他是一头之兴,一时冲动。”王广基说,“我作为长辈,要把所有的困难和后果都要告诉他。”

    4次谈话,历时四五个月,从反对到支持,王广基教授决定帮崔楠完成这个心愿。

    “我设想了好多援建四川的方式。”崔楠说,去做志愿者,时间太短,不做选调生我能以什么身份参加北川的重建呢?

    去年11月,四川开始面向全国招选调生,崔楠顺利报名。在报考的200多人中录取10人,崔楠考了第9名。

    1月15日,崔楠再次赴川,经过面试、政审和体检等层层选拔,崔楠顺利选调北川,成为2009年四川省选调生中选调北川等重灾区的唯一一名博士生。

    父母和灾区,哪个更重要?

    要不要告诉父母?如何说服父母?崔楠面临新的选择。

    其实,他很早就想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父母,去年暑假回到家中,看到患直肠癌的父亲,他一下子懵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返校后,崔楠一直在痛苦地抉择中,到底是回天津还是去四川?

    腊月二十六,回到天津家中,他才向父母和盘托出去北川工作的想法。

    父母吃惊地问,为什么去北川?有什么想法?

    家中情形并不是很好,父母都是“老三届”,如今收入不高;父亲崔永泉身患癌症,靠着亲戚们接济的几万元勉强做完手术,当时正在术后治疗期。

    当初王广基教授就曾劝解过他:“像你这样的家庭,工作照顾家里是常理,你应该征得父母的同意。”

    事后才得知儿子打算的父母并未有丝毫的责怪。朴实的父母对他只有3个希望:身体好,有个顺心的工作,有个好家庭。母亲王容琴说:“当时他父亲病了,我都急得不行了。我心脏不好,血压高,亲戚们都说孩子毕业就好多了。我们以为他会回天津的。”

    最终,一向尊重崔楠意见的父母还是同意儿子去北川。

    八旬的姥姥说:“他不是个党员吗?那里需要就去锻炼吧!”

    提起父母,一向乐观的崔楠禁不住落泪,为不能照顾父母而愧疚。他说:“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感恩,我上学、父亲治病得到了社会、国家的很多帮助。比起灾区,现在父母的情况要比他们好一些,那里更需要人。”

    是投机,还是无私奉献?

    事实上,自从崔楠去北川的消息传开后,就一直有争论的声音:他是投机,还是无私奉献?

    “我相信他是无私的奉献。”师妹余果很佩服崔楠,刚进实验室,她发现大家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拖鞋,只有崔楠穿一双旧布鞋,后来知道他家里很困难。

    一个细节让她深受感动,学校里有几只流浪狗,崔楠经常从食堂找剩饭喂它们,有时还专门买馒头喂狗,一个有意思的画面是,崔楠在校园里身后总是跟着一群狗。

    “这样的爱心,也是伪装出来的吗?这样的人会去投机吗?”她反问。

    “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就算是投机也是一个伟大的行为。”师妹王琼说,“在药学这个学科,男孩子都是宝贝,好机会多的是,有谁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那种地方呢?做几个月志愿者我可以考虑,在那里扎根一辈子,我做不到。”

    “他很朴实,做事周到细心,靠真心实意打动人。”中国药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研究员顾萱对崔楠印象很好。

    6年前,崔楠曾到她的实验室测过样品,虽然以后再没有业务往来,但每次逢年过节,都会给她发短信,寄贺卡,让她很感动,“那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他的行为一般人理解不了”。

    导师王广基曾经为他设计过5种职业规划:一是出国留学深造,以他的论文,可以申请到国外一流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做一个科学家;二是去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外企做高级白领,年薪至少15万元;三是留校任教,在实验室工作,这里是本专业国内最好的实验室,做教授、当博导指日可待;四是考江苏省药监局的公务员,收入不错,发展前景很好;五是在江苏做选调生,几年基层锻炼后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王广基曾劝告他,如果你留在本行业或者江苏省内,我都能帮助你,你到了四川,我就是想帮你也够不着呀?去灾区,能够出头的人终归是凤毛麟角,十年八年都出不了头的。

    师弟告诉他,在那儿往上升职不容易,你的机会不多!

    但崔楠最终拒绝了大家的好意:“我现在只想踏踏实实为灾区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

    青春在哪里最灿烂

    在南京将近9年,崔楠没去过中山陵、总统府,甚至连离学校很近的玄武湖公园都没去过,大学期间连续6次荣获奖学金,免试硕博连读。

    他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应邀在2007年中国药理学会全国学术大会上作报告,荣获2008年第二届亚太地区药物代谢会议青年学者奖学金。

    完成了法律自考,被南京大学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法律本科的学历学位全部拿到。

    “我带过几十个博士,他发展最全面。”崔楠是导师王广基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之一,另一个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留校任教。

    实验室一位老师至今反对他的决定,你到北川能做什么?北川需要博士生吗?

    崔楠说,灾区重建,建设医院我的技术用得着,灾后重建,需要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一年来,他查阅了北川大量资料。崔楠说,少说多听多做,尽量避免给他们带来伤害,他们的心灵更需要用心去抚慰。

    王广基说:“从实现个人价值来讲,我给他规划了5种选择,任何一个地方都比北川更能体现他的个人价值,更容易实现社会价值。”

    留洋8年,回国任教的王广基更认同这样的做法,达则兼济天下。

    在经历了崔楠的事之后,王广基教授开始反思自己,“这是一种不一样的境界,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看待他”。

    王广基说,精业济群,这是中国药科大学的校训。“精业”是提倡刻苦钻研,精攻药业,见贤思齐,精益求精,把自己打造成行家里手。“济群”是提倡惠济众生,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己任,将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奉献于社会,造福于民众。“虽然在北川不能体现最大的经济价值,但从济群的角度来说,那里是最需要的,体现的精神价值最大。”

    本报南京6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