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
星期
热点话题

80后:改革开放标志性一代

■沈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15    [打印] [关闭]
    ■代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一代人的形成,既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迁的一种特殊产物,同时又将对社会结构的未来变迁产生一种特殊影响。

    在当今中国所处的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随着青年这一独特社会群体内的不断分化,形成了许多的代。青年的显著特点是对于社会变迁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他们身上总是会预示着、反映着社会即将或正在发生的某种变迁,尤其是社会精神层面上的变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青年群体及其内部所分化出的不同的代,便成为社会变迁的一种“风向标”。

    “80”后为何受到高度关注

    “80后”出生在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之始的80年代,成长在中国全面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90年代,成熟在中国加入WTO的21世纪初期。

    由于“80后”置身一种全新的时空状态下,他们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参与途径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以往数代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他们之所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80后”进入社会的时候,正值中国现代化进入起飞阶段这一关键时期,时代和社会赋予这一代人以重任,但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一种物质相对富裕和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因此,对于他们是否能够胜任这种重任,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存在并表现出种种担忧。

    第二,在社会变迁加剧的背景下,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发展有时往往滞后于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此相应的是,处在同一时期的不同代人的价值观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80后”身上所表现出的新的特质,如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性格特征,如果得不到从新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就会导致某些误解的产生,并引起某些不必要的担忧。

    “80后”的崭新特质

    “80后”置身在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取向朝现代取向全面转型的时期,也是中国向现代化目标全面迈进的时期。中国正超越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目标而朝着致力于多重综合目标的方向发展,正在超越以物为中心的目标而朝着以人为中心的目标发展,更具体地说,正在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心的阶段。以人为本原则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提出,最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发展取向的要旨。

    处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的“80后”,他们身上突出地反映出了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文化变化和社会心理变迁对他们的塑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在价值观上,“80后”强调独特个性、平等意识和权利观念;具有普遍主义精神,尊重事实,注重规则;热心公益事业,具有更自觉的环保意识。在价值取向上,“80后”表现出从重点追求个人生存层面目标,逐渐向重点追求个人发展层面目标迁移。在此基础上,价值观的人本化趋向在“80后”身上尤其明显地表现出来,如注重塑造责任感、培养诚信意识、唤发同情心与爱心以及树立健康的观念和珍爱生命的意识等。

    在社会心态上,随着社会从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迈进,“80后”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开始凸显,并成为支配其社会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他们身上呈现出比较开放、透明的心态,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较强能力;表现出积极的休闲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直率的情感表露,不愿扭曲个性,厌恶形式主义等。

    在社会行为上,由于经济市场化和文化世俗化的强大影响力,“80后”社会行为的理性化取向明显增强,表现在他们对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参与行动方面,由于个性的解放和主体性的张扬,“80后”的自我意识、效用观念和利益动机这些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正逐渐取得合法性并呈现进一步强化之势。

    在生活方式层面上,由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利益意识的强化,尤其是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社会心态的丰富化趋势,使得“80后”在日常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日益鲜明的自主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80后”的标志意义

    2008年,社会对“80后”形成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出现了好评如潮的情形,一个重要契机在于,这一年出现的两个重大事件——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在这两个事件中,志愿者扮演了史无前例的重要角色,而志愿者中绝大多数都是“80后”。被学者和媒体所称的公民社会的出现以及“鸟巢一代”的登场,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某种震撼都极大地促进了对于“80后”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扩展性思考和认识。

    “80后”最全面、深刻地体验着中国现代化起飞所带来的物质发展和文化变革的成就,他们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或文化目标的追求,尤其是对于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各种目标或行动的追求,自然地呈现逐渐增长之势。而当自身权利、利益要求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之后,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将会逐渐增强,从而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倾向,这一切逐渐成为驱动或支配他们社会行动的重要内在动因。从发生机制上说,社会成员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利益意识的强化,导致了个体心理空间的扩大,而日益独立的个体必然产生出日渐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换言之,一方面是个体心理空间的扩大,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意识的生长,“80后”身上这种社会心理变迁反映出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积极的辩证法:独立个体的成长,以及公共领域的扩大。

    个体心理空间的扩大和个体公共服务意识的增强,这是现代化进程在社会成员心理上所形成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这一点是公民社会的重要基础。

    公民社会的实质表现为,当社会的成员能够自觉到自我的合法权利并努力去维护以及能够自觉到自我对他人、社会的义务或责任并勇于去担当的时候,公民社会便得以产生。

    应该看到,每一代人都会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80后”也不例外。只不过,如果我们能够从一定的时间长度来进行观察的话,那么,所作出的评价就可能更少偏颇,就可能更少苛求,因为每一代人毕竟生活在具体的历史和社会的诸多规定性当中。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