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兄弟自立自强“感动重庆”
兄弟俩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们先后荣膺“2006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重庆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2006年,他们被评选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委在颁奖词中写道:才下课堂,又上猪场,几多执著,几许悲壮。贫穷不是羞耻,在复杂的目光中,他们赢得尊重,创造希望。心田种下诚信,信念收获坚强。他们不愧为重庆男孩——自强学子!
“骑在猪背上”读完大学
2004年,荣昌县吴家镇民主村的邓费建、邓波两兄弟双双考上西南大学,一个学动物医学,一个学动物科学。欣喜过后,全家人开始发愁:年迈的父亲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基本丧失劳动力,再也无法外出打工。为给父亲治病,这个家已一贫如洗、债台高筑,哪有钱交学费?
父母卖了粮食后,又找亲戚和左邻右舍借钱,好不容易凑到4000元,却连一个人的学费都不够。新生报到那天,兄弟俩每人拿着2000元来到学校,向班主任讲了家庭情况,在学校的帮助下,他们顺利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
大学期间,贫困没有让邓家兄弟垂头丧气,反倒成为他们奋斗的动力。在学校,兄弟俩都是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年年都拿奖学金。他们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暴跌。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原来有500多头母猪,后来卖掉、宰杀400多头。
“下半年,猪价肯定会上涨,现在正是办猪场的好时机。”邓家兄弟的判断,得到老师的认同。
说干就干。父亲用家里的房子做抵押,贷款1万元,加上东挪西借,兄弟俩终于把养猪场办起来了。班主任帮助联系学校食堂,剩菜剩饭当做养猪的饲料。100多头仔猪刚刚住进修葺一新的猪舍,当地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猪频频中暑。幸好有老师的指导,他们没有损失一头猪。
此后,每天下课后,邓波首先用三轮摩托车把食堂的剩菜剩饭运到5公里外的养猪场,然后自己才吃饭并赶回学校。邓费建则负责疾病管理和饲料配备。
兄弟俩忙得团团转,不仅要照看猪场,还要抽空补上因养猪落下的课。让他们欣慰的是,虽然辛苦,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第一批肥猪出栏,果然卖了个好价钱,扣除成本,净赚1万多元。
“大学生猪倌”农场再创业
2007年7月,邓费建大学毕业,这时,他自强不息的经历已得到广泛认可。荣昌县有关领导表示,当地发展需要邓家兄弟这样自立自强的人才,只要他们愿意,欢迎他们到机关工作。
经过认真考虑,邓费建放弃了去机关工作的机会,决定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办养猪场的经验,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荣昌白鹅是优良的地方鹅种,被列入国家级资源保护名录,荣昌卤白鹅更是广受欢迎的名菜。经过仔细合计后,邓费建和6名同学合作开办了肉鹅养殖场。
2008年7月,邓波大学毕业。他决定像哥哥一样,回乡创业,在邻村承包土地,种植高附加值的生态蔬果。“我经营种植,和搞养殖的哥哥正好可以形成互补,共同发展。”
目前,兄弟俩的农场已颇具规模:年产白鹅两万余只,蔬菜10余吨,年产值80万元。他们的创业团队,除了6名大学生和6名农民外,还聘请了一位教授和两位副教授作为顾问,定期到农场给予指导。兄弟俩对未来充满信心。
邓家兄弟的事迹还出现在重庆团组织编辑出版的《大学生创业故事》中,影响和带动了更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他们的农场,迎来了一批批全国各地慕名前来观摩学习的大学生。
本报重庆6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