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6日
星期

英雄艇长,把潜艇砺成“撒手锏”

——追记模范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艇长蔡一清(上)
本报记者 赵飞鹏 特约记者 钟魁润 通讯员 李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16    [打印] [关闭]
    “太可惜了。”人们纷纷说。

    蔡一清所在的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曾走出过77位将军和两任海军司令员。长久以来,战友们坚信,作为海军最年轻、最优秀的潜艇艇长之一,蔡一清成长为这个将星闪烁、堪当重任的群体中的一员,只是迟早的事。

    2007年10月19日,蔡一清因抢救落水战友,不幸牺牲。消息传来,人们无不倍感痛惜。

    艇在心上,心在艇上

    直到为蔡一清整理遗物,战友们才更深地了解了这位朝夕相处的艇长。他的杰出,不仅仅因为天赋,更多的是勤奋。

    打开蔡一清的电脑,他的搭档、315艇政委高坤被震撼了。他存储在电脑里的众多资料中,包括几百万字的政工材料,而且详细地分门别类。“我一个老政工,多年的积累也不过如此,就更不要说他自己的潜艇专业了。”高坤感叹说。

    官兵们只知道蔡一清晚上12点前从未睡过觉,每天中午必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他像一艘永不知疲倦的核动力潜艇。”

    过度劳累使蔡一清得了肠梗阻。治疗中,他自己查资料,写了一篇长长的关于肠梗阻的研究报告;学习开车时,他绘出翔实的车辆拐弯、上坡、超车的操作示意图。“你这不是学车,分明是在研究开车嘛。”战友们笑道。

    和其他艇队搞足球比赛,蔡一清派战士将别人的比赛一场不落全程录下来,回来后仔细分析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制订出本艇队周详的战法。他们当然战胜了对手。

    “不就是一场比赛吗?”有的队员说。

    “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蔡一清说。

    当艇长是蔡一清的梦想。当年高考,他放弃保送重点大学,坚定不移地报考了海军潜艇学院。大学期间,他连续3年荣获“中国航海奖学金”,其评定要求是每门功课必须在90分以上,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他比同龄人成熟,以至于毕业时,学员队政委给他填写毕业鉴定时找不到明显缺点,只好勉强写了一条。

    由于表现出色,舰队点名将他从支队调到机关,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工作两年后,他又主动要求回到支队。了解他的人明白,蔡一清“艇在心上,心在艇上”。

    潜艇兵有句俗话:敲不完的铁锈,学不完的潜构。

    据说,将一艘潜艇上所有的电线接起来,可绕赤道一周。狭窄的艇体内,大大小小的阀门就有上千个。而了解这座“高科技城堡”最好的时机是潜艇在工厂制造时,因为那时各种管线还没有被封闭起来。

    2003年夏天,还是副艇长的蔡一清带领官兵到某造船厂接收315艇。他带头爬舱室、摸管线,画出了上百张管路图。潜艇上有作战、航海、机电3个部门12个专业,因为专业复杂,往往隔行如隔山。但蔡一清却精通各个专业,有时甚至比那些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多年的高级士官还内行。315艇出厂时,他和官兵们提出了800多条改进意见,大部分被厂家采纳。“你可以去设计潜艇了。”战士们跟他开玩笑说。

    2005年,蔡一清被任命为315艇正团职艇长,时年32岁。

    2007年9月,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马伦上将参观315艇,马伦对潜艇极为熟悉,他指着一条管线问陪同的蔡一清说,在允许的条件下,你能告诉我这条线路通向哪里吗?

    蔡一清说:“当然,这是一条负责输送直流电的线路,长25米,承担14台设备的供电。”接着,他把14台设备的名称说了出来。马伦惊讶的同时忍不住赞叹道,“你是我见过的最熟悉自己潜艇的艇长。”

    半个小时的参观中,马伦上将6次竖起大拇指。临别留言,马伦写道:“这艘潜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你们在海上也是最棒的。”

    他带出了一支“水下铁军”

    蔡一清牺牲后,他的姐姐蔡一芬才透露,弟弟有一次打电话曾嘱托她:军人就是要打仗上前线的,上前线我有可能回来,也有可能就回不来了,你要照顾好父母,不要跟他们讲,免得他们操心。

    在315艇狭小的会议室里,贴着一副标语——“丢掉任何幻想,时刻准备打仗”。

    位于码头岸上的宿舍楼走廊内,张贴着标明武器参数性能的反潜飞机图片,会议室内悬挂着大幅海区图,详细标注着外国海军军事基地位置、兵力部署、反潜机巡逻路线等。

    “准备打仗”不是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315艇出海训练,不管时间长短,蔡一清都要求艇员严格按照长航标准配给用水。

    电池舱失火演练,按照上级预案,艇员要穿戴呼吸器进入舱室灭火,他发现艇员戴上呼吸器后很难通过狭窄的舱口,当即提出修改意见,预案很快被修改。

    新型潜艇装载有多种精确导航方式,蔡一清仍然带领艇员们坚持学习星座辨认技巧,掌握最原始导航方法。政委高坤上校说:“他这样做,就是为了一旦战时导航仪器被破坏,靠星座照样可以打仗。”

    同样是训练,315艇的要求标准总是比别人高。早上官兵规定跑步3000米,315艇的标准是5000米;艇员必会的游泳训练要求1000米,他们增加到2000米;值更人员独操考核60分合格,在315艇,80分才算合格。

    蔡一清带出了一支“水下铁军”。

    2005年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蔡一清率领315艇官兵连射3枚导弹,这是海军潜艇使用潜舰导弹首次公开亮相。

    2007年8月,在与水面舰艇、航空兵进行数据链互联条件下,315艇奉命实射导弹,精确命中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新型潜艇已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蔡一清还在期待全训考核,成为一名全训艇长,只有那样才具备远航执行任务能力。而远航,是每一位潜艇艇长的梦想。

    海浪无情

    2007年10月18日,等待已久的全训考核开始了。为此,蔡一清和315艇准备了一年多。

    全训考核核心是考艇长。从早晨6时到19日凌晨,连续10多个课目,蔡一清沉着应对。10月19日3时25分,315艇正在进行潜潜对抗,一舱突然报告艇艏有渔网摩擦声,5分钟后,不少艇员都听到了渔网钢缆断裂的尖锐鸣响。

    潜艇浮起后,蔡一清打着手电爬上舰桥,发现钢缆把舰桥附近的消声瓦刮起了砖头大小的一块。由于不影响航行,潜艇很快下潜继续考核,直到6时26分圆满结束考核浮出海面。

    海上风力达到8级,两三米高的海浪打上了高高的舰桥,开早饭了,却没有几个人去吃。上午9时多,海况略好些了,在声纳室和衣躺了一会儿的蔡一清放心不下,他起身和声纳班长陈晓刚一起再次爬上舰桥。

    外面是个大晴天,海上远处有些薄雾,但涌浪依然不小。两人从舰桥舷侧门来到上甲板,将保险绳系到舰桥扶手栏上,准备查看艇体被钢缆剐蹭的情况。

    正在舰桥值更的尹慧泉副艇长后来说:“我从升降舵的缝儿里看到,艇长走在前面,陈晓刚在后面,陈晓刚脚刚迈出舰桥舷侧门,一个浪打过来,他‘啊’了一声就掉到海里。蔡艇长伸手抓住了他,扶手栏其实已经被钢缆损害,一下断了两米多长,两人带着扶手栏就掉到海里。”

    315艇在风浪里艰难地掉头,预备将长长的艇艉伸向两人。人们刚开始还可以看到蔡一清和陈晓刚在100多米外的波涛里向他们挥手呼救。没多久,两人的头就埋在了海水里。

    后来,陈晓刚被拖上救生阀时,大浪将救生阀掀翻,人们从此再未见到他的身影。

    蔡一清几经周折被救上甲板,随后赶来的救援直升机将他送往医院,但他再也没有醒来。

    “我万里海疆痛失一员良将!”惊悉此事后,一位将军扼腕叹息。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