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智跟身体一样,有不同的成长阶段
但要说“最大的影响”,我依然挑选托尔斯泰。并非托尔斯泰的某一部著作,而是他的全部,之所以提出《安娜·卡列尼娜》,是因为在他的三大长篇当中,这部书我读的次数最多。
我的枕边读物不止一本,别的书都可能换,只有《安娜·卡列尼娜》不会换。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和良知的仁爱之书。读它,不会像读《红与黑》、《月亮与六便士》那样给你带来震撼,因为它不是炮弹,而是从远处照射过来的阳光,慢慢地、扎扎实实地浸润到你的心里。托尔斯泰特别强调向精神呼吁。书中的列文、渥伦斯基,当然还有安娜,支撑他们活下去的,是对精神的渴求和批判,是对道德和反道德的拷问。然而,托尔斯泰决不只是一个道德家,我认为他高于众多作家之上的,是以坚定的信仰做基石,宣扬朴实的真理和世界精神。他的出发点不在于谴责,更不在于破坏,而是以透过云端的博大情怀,去帮助人们建设他们的心灵。
“整体性和谐”是托尔斯泰小说的突出特点。如果普通作家来写《安娜·卡列尼娜》,很可能就只是一个关于婚外恋的故事;档次再高一点的作家,大抵能将笔触深入到社会的肌理,但多半用毒辣的笔法去塑造卡列宁。但托尔斯泰没有,他充分展示小说可能达到的宽阔度,让冷峻和温暖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不着痕迹地进入你的灵魂之中,引领你跟他一道思考人类的普遍命运。这不仅指导了我的小说创作,也指导了我的人生。有次跟几个文友聊,说到托尔斯泰,其中一个女性说:“托尔斯泰不深刻。”她只看到了尖刀的深刻,看不到普照万物的阳光的深刻。
第四遍通读《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我读它就比较随意了。人的灵魂,上升是难的,下坠却相当容易。当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下坠或有下坠的趋势,就拿起它,随便翻上两页。当我去了不想去的场合,见了龌龊腌月赞的人,回来照样翻上两页。书一上手,我的心很快归于宁静。我分明感到,这时候托尔斯泰正将我慢慢举起。他去世了那么多年,但在我心里,那个长着小眼睛的、胡子花白的长者,一直生活在我的身边。
罗扎诺夫说:“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托尔斯泰没有普希金的多姿多彩,没有莱蒙托夫的精雕细刻,没有果戈理的淋漓尽致,但托尔斯泰超过他们三人的是整个生命的高尚和严肃。我们中间没有谁像他那样执著于崇高、伟大的理想,这是他胜过所有作家的地方。”
专栏主持:燕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