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
星期

数据屡遭质疑 统计局理应答疑解惑

王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18    [打印] [关闭]
    上周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经济形势讨论会上,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再次质疑:“我们的统计数据可能有问题!”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学家对5月份统计数据的质疑只是猜测,并没有可靠的依据。(《新京报》6月16日)

    王建不是质疑统计数据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就有多位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数据提出一系列疑问。今年5月14日,国际能源署(IEA)在发布全球石油市场报告时,也曾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数据的怀疑,认为一季度6.1%的GDP增速,同当季石油需求下降3.5%的情况不符,与异常疲软的电力需求也不相吻合。在这次经济形势讨论会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表达了和王建同样的观点。这么多中外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地屡屡质疑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只用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语气和腔调来打发,实在难以服众。

    一季度的GDP为6.1%,而当季石油需求量却下降3.5%,统计部门给出的解释,一是第三产业率先复苏,它们成为GDP的坚强支柱;二是高耗能产业通过升级换代、提高科技含量,减少了对电力、石油的需求;三是用电量和GDP不一致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出现过。统计部门用它的专业知识,为经济学家上了一堂基础课。只是经济学家并不领情,他们坦言,中国目前为GDP作出贡献的,重工业占了70%的比重,其用电量、耗油量是中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袁钢明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用电量和经济增速会有差距,但是世界其他国家用电量增速和经济增速的差距,一般在两三个百分点,而中国的差距却达十多个百分点,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先例。

    针对经济学家的质疑,统计部门说他们只是“简单的对比、随意的猜测、主观的估计”,并要他们拿出数据来说话。如果我们承认经济学家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丰富的学识、敏锐的观察力、独到的见解以及在经济领域有相当的话语权的话,那么,中外这么多专家学者共同质疑统计数据,有关方面应该虚心听取意见、认真分析谏言、仔细剖析缘由才对,而不是以一种不可一世的姿态、颇含嘲讽的口吻去挖苦、打击这些质疑者。

    是的,这些经济学家拿不出什么数据,所有的数据都出自统计部门,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数字就不会出错,不能质疑。经济学家就是发现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破绽、出现漏洞、违反逻辑、违背规律,才提出了质疑,这是他们应有的责任和良知,理应受到尊重。在屡遭质疑的情况下,统计部门能做的,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统计的数据准确与否,而不是急于辩解。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