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
星期
专家说疾病控制的短板:

领导不重视将大打折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22    [打印] [关闭]
    本报讯(记者董伟)在近日召开的“新生活论坛之——全球化时代的瘟疫:中国式应对”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表示,尽管中国的防疫体系最近6年来发展非常快,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对领导的依赖性过大,依法、科学、可持续地发挥防疫体系的作用不足。

    甲型流感患者日益增多,人们对于传染病尤其是非典时期的记忆被重新唤起,公共卫生问题再一次被高度重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黄建始教授课题组历经一年时间,对中国181位在传染病及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进行了结构式访谈,经分析总结得出的的结论显示:17种传染病危险因素在10年~25年里可能有增加的趋势,包括老龄化、气候变暖、移民和城市化。

    刘起勇认为,中国的防疫体系在这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过程中表现很好。但这一体系还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当中,仍然遗留了一些旧有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领导重视下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一旦领导不重视或部分地区重视不够,则效果大打折扣”。

    北京市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重大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崔小波教授则认为,中国的防疫体系总体还比较弱,简单说就是地方太大,农业人口太多,除了一些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卫生防疫水平提高较快之外,其他地区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水平均不高。一些边远地区,连保存疫苗的冷链系统都不具备,疫苗接种都无法保证,一旦暴发疫情后果会相当严重。

    除了国家的应对,战胜疫情同样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但是中国人在“保护他人”方面的公共卫生意识却屡遭质疑,引发网民激烈讨论。对于部分网民建议的“惩戒不负责任的疾病传播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楯教授认为,某个个人出自对他人的责任感而“自我隔离”是一种品行高尚的表现,应予以肯定,但却不宜强求别人也这样做。应对传染病,不只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还须有政策伦理、制度伦理的思考。

    另一方面,中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并未对这种未知的新型疾病做出应对的策略,这是法律中非常欠缺的一部分。对于已知疾病,政府、医院、个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应对经验,恰恰是未知疾病出现时,人们缺乏可以照章行事、保证有条不紊的制度依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