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京味儿
作为一个外地人,对北京的好感大多来自老舍先生,上大学那会儿一本接一本地看他的书,最喜欢的是《四世同堂》,在熄灯之后偷偷点起的烛光里,认识了一群生动的北京人,耳边似乎能听到他们脆亮儿的北京话,那建立了俺对首都人民的第一印象,就是俩字儿:亲切。
后来俺终于漂到北京来了,最初租住在幸福三村,房东是一对北京老夫妇,原本和儿子楼上楼下住着,后来,儿子一家到通州买了新房搬走了。老两口儿和俺想象中的北京人一样,说话敞亮为人热情,从他们端来的大碗里,俺吃到了北京的炒饼、炸酱面、茴香馅儿的饺子……吃得人那叫一个温暖,所以,最初在北京没觉得孤苦伶仃。
后来陆续又认识了很多北京人,包括只有一面之交的出租车司机,不好的感觉几乎没有。可不知为什么,一看到北京的球场时,不好的感觉却如此强烈。
在最近的中超新闻中,北京赛区(也就是工体)的火爆是一大看点。上周国安对天津,工体5万多人的上座率创了全国纪录,但是伴随着这个数字,却有很多不好的画面让人诟病,京骂就不用说了,那是北京球迷一直以来的大问题,骂声整齐且理直气壮,让人很不舒服。不少人边骂边青筋暴跳的样子,简直就是一种病态。再有就是打出很多尖酸刻薄的标语,什么“拆除包子铺”,透着地域歧视;什么“七个国脚也别牛×”,透着一种嫉妒;还有什么“京津不是德比,你们不够档次”,透着一种盲目自大,及至把天津球迷的脸打破,透着的简直是暴力倾向了。
当然,足协也不会视而不见。为此,北京赛区在上周受到了通报批评。但是,北京球迷显然是不喜欢也不会接受批评的。上个周五,国安对阵河南建业,北京球迷一方面对京津之战还在耿耿于怀,看台上打出了“施连志谭望嵩传承津门废人功”的标语,一方面继续肆无忌惮地使用着匪夷所思的“武器”,那就是用安全套制作的“水弹”,河南队姜坤准备主罚角球时,这种“水弹”从天而降,让没有见过“世面”的姜坤很是慌张,他向裁判黄俊杰投诉无果,只能冒着被击中的危险仓促出脚。
北京球迷很自豪工体不败,可是客队却没人喜欢那里嚣张的气氛。为什么一到了球场上,京味儿就变味了,并且变得如此厉害呢?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问题,这好像应该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足球行家等一起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犹如哥德巴赫猜想难度的问题。
所以,俺绝不去工体看球,尤其是俺家乡球队来,也很可能遭遇非常刻薄的待遇,俺肯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假如真的和身边的北京球迷对骂起来,叫俺怎么去面对那脆亮儿的北京话呢?
还是坐在电视机前继续看《龙须沟》吧,那个味儿才是真正的北京味儿。也许应该把北京球迷都召集起来看看这部电视剧,那里边的北京味儿你们怎么就给整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