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
星期

小沈阳现象折射大众文化饥渴

■李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22    [打印] [关闭]
    一

    王小波说,小时候,有一次他哥哥曾给他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他哥哥还告诉他,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我爱你彼得的营造,爱你庄严的外貌……”后来,他终于明白,“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

    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一夜成名。现今,若以受欢迎程度论,几乎就是艺术界第一明星。这不免使我产生些困惑和忧虑。我看过小沈阳的表演,觉得尽管他在传统二人转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流行歌曲、现代模仿秀,以及马戏团杂耍等元素,但本质上依旧属于那种离庸俗、低俗文化只有一步之遥的通俗文化。给出这样的评判,王小波所说的表现形式不够精湛是一个理由,更主要还在于:其内容只能满足人们低层次的需求,甚至多停留在使用简单、粗糙的手法撩拨观众感官愉悦的层面;其特征是娱乐至上,多以农民的眼光欣赏、审视甚至批判这个变化中的世界,语出惊人地自虐、自嘲、自吹、虐人,更离不开两性话题。这样的艺术不代表通俗文化的发展方向,因为通俗文化应注意接受高雅艺术的影响和引导,而高雅艺术,应该是原创的、高超的、优雅的和精致的;应该含有对真的沉思与眷恋,对善的追求与再造,对美的渴望与冲动;应该让人的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二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在他所追求的对象上面显示出来的。同理,一个民族的文化品位,也主要在其欣赏的对象上得到显示。小沈阳的表演既没有小资式的卿卿我我和风花雪夜,也不反映中产阶级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对公平与正义的坚持,以及对温和的、优雅的和理性世界孜孜不倦的追求,更缺乏内在的张力,以及大慈、大智、大爱的弘扬,偏一路走红,至今势头不减。

    这表明我国现代化虽然在物质层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精神文化层面还略显苍白和孱弱: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各个阶层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未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农村人喜欢小沈阳,合乎情理。赵本山就声称:“我们要亲近大俗。中国有9亿农民,真正雅的并不多。”而许多城里人,包括小资和中产阶级,也喜欢小沈阳,则有些匪夷所思,只能说虽然他们的生态属于都市,但心态还属于乡村;他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消费理念和偏好有欠成熟;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小沈阳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必然性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在30多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历史上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现代化历程。在这个千古未有的大变局中,大多数人都快速经历了从“革命语境”到“利益语境”的回归,而许多人,更是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换。这注定了他们要脱胎换骨、成为合格的市民,还需要一段时间。

    三

    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欣赏不同的艺术。在目前中国,不同人群的审美观高度趋同,还在于艺术家的“缺位”和某些知识精英的媚俗。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增长;他们的文化和审美观念,也亟待通过欣赏高雅艺术和贴近高雅的通俗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和水平。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艺术家们,未能根据社会多元分化的需要,创作出种类丰富、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和延伸人民的精神审美世界,将观众引向更高、更远境界的艺术作品。俗文化的走红,表明社会转型期大众在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方面出现严重饥荒。

    艺术家未能创作出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精品,固然有能力不足的限制,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的缺失。为了赚取票房,许多人不惜把艺术家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更有媒体和学术界的一些精英,以一种真伪难辨的民粹主义面目现身,对有低俗倾向的俗文化的滥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赞同钱理群的观点:“即使是最好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也是显示一个时代文化的平均数。如果完全沉迷于其中,拜倒于它,迎合它,进而为它所控制,那必然导致思想和文化的平庸化。”以小沈阳为代表的俗文化走红,的确有对虚假的神圣和崇高再度消解,使艺术再次回到人性和原生态的功能,但如果艺术家在这种现象面前不能保持足够的理智,随波逐流,纵容社会文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疑要承担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神圣和崇高也一道消解的风险。

    四

    关于小沈阳现象,目前知识文化界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小沈阳的表演为大众所赞赏,因此就是好的。这个主张乍看起来似乎不错,但深究起来则存在忽视考察多数人的构成的缺陷。其实,“多数人原则”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能给多数群众带来快乐,得到广泛“拥护”的作品,确能赚钱,但未必就是佳作。还有人说,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大众文化占主流,批量化、商品化、通俗化、平面化和大众化,是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格调。这一观点忽视了关键的一条:西方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西方的大众早已成为新中间大众阶层,而非劳苦大众。早在若干年前,他们就已经形成了中产阶级的消费习惯:看书读报、喝咖啡、听音乐、旅游、做志愿者,等等。有些人根本就不看电视。

    另一种观点认为,小沈阳和二人转是民间艺术,而来自民间的,生命力就旺盛。话说得也有理,但具体情况也应具体分析。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突飞猛进,民间在日益分化,成分在不断变化。社会基础发生改变后,流行的和通俗的文化也必将发生改变。赵本山已经在春晚上火了近20年。现在,他很希望小沈阳在他之后继续火下去。但鉴于明天的大众应该和今天的大众有所区别,小沈阳现象能够持续多久?还真成问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