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3日
星期

独立学院十年:中国高教“新长城”

实习生 黄伟 本报记者 雷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23    [打印] [关闭]
    刚刚退居二线的王立人谈起独立学院特别容易动情。

    此前他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长、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而今在学院专家顾问委员会执行主任的位子上发挥余热。

    王立人说:“城市学院的甘与苦就是自己的喜与乐。”上周,得知学院的学生荣获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他高兴地跳起来,像个孩子似的。

    参与创办独立学院,有多年管理经验的王立人见证了中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全过程。在他眼里,独立学院从应运而生到不可或缺,创造了高等教育的“中国速度”。

    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在校生186.6万,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的三分之一。回望十年,“不吃皇粮”的独立学院凭借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民众对高等教育极大的市场需求快速崛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新增长点和一支劲旅,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追寻其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注重生存和发展,追求质量和特色,成为十年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词。

    勇挑高等教育大众化重担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日子成为历史,我们首先要感谢不断扩大和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小张是武汉一所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不久将到一家国企工作,“没有独立学院,我恐怕很难再有上学的机会”。

    王立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十年前的景象:荷包鼓起来的人们可以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但紧张的大学资源难以容纳更多的学生。在当时,浙江的大学屈指可数。于是,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共同创办了一种新型大学的模式,后来被教育部取名为“独立学院”。合校仅一年的新浙大成了全国第一批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先后于1999年和2001年与杭州市、宁波市合作创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边建设边招生,招生数量连年翻番,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社会的欢迎,这几所独立学院被教育部誉为全国试办独立学院的“典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后来兴办的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凭借公办高校的教学优势,结合民间充裕的资金,采用全新的运行机制,突破了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迅速扩大的瓶颈。不需要国家增加投资,又发挥了母体高校的资源优势,独立学院在我国高教办学体制与模式上实现了重大探索和创新。

    在湖北,当年独立学院新校区建成时,吸引了不少名牌大学校长参观。200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创建,征地、建楼、再征地、再建楼……眼下,它的面积已扩张到900余亩,在校生人数逾万人。

    “这就是民办的速度!”看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700多亩的新校园在1年内建成,在校学生近万人,当时武汉市政府一位领导情不自禁地赞叹。

    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更是创造了“当年筹建、当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审批、当年招收1800多名学生”的“文华速度”。

    而今,湖北、江苏、浙江、辽宁4个省成为独立学院发展最快的“四小龙”。

    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独立学院还“试水”研究生教育培养。2003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依托母体并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开办了应用型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专业涉及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7大门类,23个学科。武汉科技大学下属的独立学院也与武汉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启动研究生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生力量

    高考刚过,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院长王爱琦教授一边忙着招生宣传,一边还在为毕业生就业奔波,“今年毕业生有2572人,截至6月10日学生的签约率已超过56%。”

    尽管今年就业形势较往年严峻得多,但王爱琦依然比较乐观:签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培养的学生很对市场的路子。

    回想创办初期,很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沿袭母体高校,一度被称为“山寨大学”。加上各学院专业同质化倾向严重,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质疑: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为此,独立学院开始寻求科学定位。

    王爱琦提出了“错位发展”的见解:独立学院不仅要与母体高校错位,还要与兄弟院校形成差异化办学。从她的办学实践来看,要求独立学院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难度,但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质,实现自我价值还是有空间的。不久,2009届毕业生就要离开学校了,王爱琦特意准备了16个字送给学生:追求卓越、诚信做人、发掘潜质、实现自我。

    王立人还总结出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学习重兴趣,思维活跃,但不爱苦读书。

    “用老的眼光、老的模式来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行不通”。王立人指出,独立学院就是要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确定了“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基础教育分层次,专业教育分模块,总体加强实务性课程、实践环节和能力训练环节”的原则,构建了应用型专业体系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他很强调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认为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特点和学生群体特点为打造一批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优秀高校提供了上佳的条件与机遇。

    实践教学开始成为众多独立学院重视的一个环节,它们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独立学院对学生的定位有了新的内涵。

    以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为例,办学伊始就做到了法人资格、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财务核算、招生等“七独立”,三方和谐办学,已形成“千亩校园、万名学生”的规模,2008年录取分数线高出江苏省控线66分,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许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获得国家专利。

    5月下旬,在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09年年会暨全国第六次独立学院峰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表示,独立学院是个新生事物,办学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一是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实现了品牌与资源的结合;三是独立学院在改革中比较突出实用特色,适应了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在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实践证明,独立学院的发展是正确的,是创新成功之举。

    “长大的孩子”期待放飞

    日前,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转设为大连艺术学院,该校由独立学院升级为独立设置的本科高校,同时也成为辽宁省的第43所本科院校。

    该校董事长王贤俊表示,该校的经验表明,民办高校要发展好,一是按教育法规、教育规律踏踏实实办学,以社会效益为先,不要老想着赚多少钱;二是产学研结合,在教学、实践、人才培养上与企业密切合作。

    对此,长期从事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很认同,他表示独立学院经历了创办初期较多关注经济利益的阶段,通过冷静思考,逐渐注重办学效益,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2008年2月,教育部通过不断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为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制定了路线图:独立学院在五年过渡期内必须资产过户,必须引入民间资本,依靠自身努力来面对市场竞争。优秀的独立学院真正实现独立,这也是独立学院的期待。

    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意味着多年来独立学院“半公半民”的模糊身份宣告结束,正式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确定下来。2008年起录取的本科生,将不再授予母体高校的学位,“读三本高校,拿一本学位”的“幸运”成为历史。

    对于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业界已形成了共识:一种是脱离母体高校,真正独立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一种是在发展中被社会自然淘汰;一种是由母体高校参与投资的独立学院,收归母体高校。

    离开母体光环,招生吸引力会不会下降?在2008年的招生大考中,一批办学较为规范、质量相对过硬的三本院校经受住了考验,北京、浙江、南京、武汉等城市的部分院校投档线相对较高,有的甚至超过了二本线。

    对此,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表示,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要进一步在“特色”和“质量”上下工夫。“独立学院相比名牌高校也并非没有优势,办学体制的民办性、管理机制的灵活性应是其独特身份所赋予的竞争力所在,成败的关键是能否用好这一优势,及时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社会急需的抢手人才。”他说,“独立学院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但面对目前高考考生人数下降和未来适龄人口缩减的现实背景,必须正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提前做好应对。”

    当然,独立学院十年发展也是值得庆贺的。王立人说,独立学院经过五年过渡期,其中一部分将会成功“转设”,也就是说,花十多年时间,不用国家教育财政拨款,却能举办一批完全独立的优质高等本科院校,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奇迹。因此,当独立学院从母体彻底分离出去,成为完全的独立学院时,作为母体的普通本科高校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而不是惋惜。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