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职不是人生失意
实际上,在国家战略层面,它已被赋予不可替代的使命,要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往往集中在生产第一线,产品的品质与他们的自身品质密切相关。可以说,有没有足够多的高技能型人才,已经足以影响到我们国家在经济之路上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已经足以影响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否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因此,我们非常认可温家宝总理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他说:职业教育就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非常有希望、有前途的部分。
今年秋季将升入大学的600多万名新生里,大约有一半的学生会进入高职高专院校。不管这是一种积极的选择还是无奈的服从,从他们填报好志愿的那天起,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的前途、家庭的希望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此刻,正是作出选择的时候。分数很快就会成为过去,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就要开始了。每个人迟早都会忘记那些数字带来的欣喜、满足或者痛苦、失落,在接下来的较量里,曾经能够决定人的命运走向的分数,将是最不重要的部分。
对于那些乐于报考高职高专院校、只能报考这类志愿的同学而言,此刻,最重要的,是作出慎重而坚决的选择,在良莠不齐、为数众多的院校和专业里,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也许,正是这种选择,能够释放一个人的天性,激发他的创造力。
尽管,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之路会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但这只是差异而非差距,是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之别。甚至,在普通高等教育屡遭诟病的今天,职业院校因其紧跟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办学,而赢得了越来越高的美誉度。一些考生放弃“二本”转投高职高专,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又“回炉”职业院校,希望获取一技之长,这些现象渐渐的都不算是新闻了。
当然,不可避免的,还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入学之后,还难以摆脱高考失意的困扰。我们将之视为一种不甘心的表现,很正常,也不可怕。因为我们相信,一个成年的学子终将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会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他会很快看到希望,并愿意为此努力。
其实,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走上成功之路,不管是北大的学生,还是一所名气不大的高职院校的学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硬要找出一点不同,或许就在于,它需要后者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在一段时期内承受人们淡漠的或者还略带不屑的眼光。
像那些学有所成的学长一样,他们很快就会明白:改变这种偏见最有力的方式,是让那些人看到自己年轻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