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
坐落在庐山脚下、长江之滨的九江职业大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23个省(区)的莘莘学子。这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始终围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做文章,把一大批合格的毕业生送到了祖国的各条战线。“进口旺,出口畅,中间环节有保障”是对这所综合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准确概括。
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引导与熏陶并重
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是从学生入校前就开始的工作,并伴随整个大学阶段。学校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意识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度过一个目标清晰、充实快乐的大学生活期。
新生入学之前,学校一项主要工作是按照招生专业和新生班级情况,挑选班主任,安排辅导员,并精心准备新生入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向学生公示所属院系挂点老师的名单,让学生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健康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合理规划读书求学内容和职业生涯,逐步掌握就业与创业的素质与能力。
就业教育贯穿每个学期的课程教育之中,校长卢志鹏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成为学生就业教育的专项课程。作为一所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各个专业都根据学科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细化了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实践。
学校经常聘请专业教师、专家学者、就业指导部门的专职人员等定期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求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或报告会,并加强对学生专升本、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的引导,还积极为学生的出国深造创造条件。
在专业确定之后,专业教师会介绍与专业有关的主干课程、就业方向和专业证书,学校以学生获得“双证”为核心推进素质全面发展,并督促他们获得相应资格。学生的定位准确了,方向明确了,学生们保持了高涨的求学热情。截至今年5月,师范学院分别有57.3%和42.5%的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86.7%的通过了计算机技能考试,经管学院人力资源、会计从业资格、电子商务等职业证书通过率分别达到96%、85%和84%。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靠创新,学生就业渠道畅通靠实力,功夫在校园文化的教育熏陶,这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学校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当作就业的软实力加以重视,“博学多能、厚德笃行”的校训在不断激励着学生的成长发展。
在景色秀美的庐山脚下,九江职业大学的学生们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了熏陶和成长。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他们在学习之余,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竞赛,更有机会加入到科技、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之中,以达到陶冶情操、强健体魄、提升能力的目的,许多同学在全国、省级各类赛事中脱颖而出,屡获大奖。如2007级学生崔丽的工笔画《小丫》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2006级学生赵会攀获江西省“赣江杯”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2006级学生周则丰获江西省首届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心家教协会,它是全国劳模、职业大学校友向东创立的“向东班”名下的一个学生组织,已有近10年的历史,走进校园的同学都以成为协会的一员而自豪。曾榕忠同学在回忆自己在协会的工作时,感慨道:我是一个受助学金资助的贫困生,“向东班爱心家教协会”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懂得了感恩,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报社会。
对接岗位培养技能
课程改革方兴未艾
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必须从源头做起。这个源头就是按照招生专业设置及其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对接岗位技能要求,实施课程的颠覆性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学以致用、边学边用、活学活用,达到与就业岗位的完全对接。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必须以体现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学校为了建立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新体系,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先”,提出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新理念。
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在谈到如何打造精品专业时,校长卢志鹏满怀信心:学前教育有着3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技能训练比重,更新课程内容,满足课程改革需求,要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在江西省内具有示范性、在全国知名的专业。
目前,学前教育系正积极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合唱与指挥》等。由于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北京小金星幼儿园、东莞大郎镇艺术幼儿园、义乌市小太阳幼儿园、南昌协和幼儿园等许多地方建立了就业基地。学校强调以实践基地为载体,推行实施“保教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培养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的幼教专业人才。
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师范生的五项基本功:字、话、艺、机、课,大一重点在字、话,大二见习、研习,大三实习。在实习前,学院专门抽出一个月进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学生达到“五个一”的要求:一个说课稿、一个教案、一个课件、一个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板书设计。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学校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接企业、行业和学校,努力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实习和校企合作,加强与九江工业园区、开发区及省内外大型企业和招商入住企业以及行业的联合,与江西绿冬丝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博来制药厂、九江信华集团和江西美庐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一批有经验、懂技术、会讲课、会操作的客座教授、中高级工程师、能工巧匠走进了九江职业大学的课堂,给教育教学增添了活力。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把人才培养工作落到了实处。
以人为本
畅通就业渠道
一直以来,学校把广开就业渠道,广收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看成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招就处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每年开展20次以上大中小型招聘会,把不同的企业、行业负责人“请进来”,与学生面对面;还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跟踪机制,专门组织由学校领导、各院系部就业工作负责人组成的调研队伍“走出去”,召开洽谈会、座谈会,走访了解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为学生就业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同时,学校还与省内外人才交流中心建立联系,并通过就业网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为毕业生开拓了就业渠道。这种全力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使学生就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校的就业工作实现了多赢联动。
师范学院及时通报赣州等县市教师招考信息。在已结束的赣州地区教师招考中,该院共有16人顺利通过考试,正在办理聘用手续。中专部截至6月8日,小教班毕业生几乎全部签订就业协议,其中顶岗实习15人,边实习边工作35人;2007级会计班在学生实习前,就有53%的学生签订协议,近期已上岗试用。
对那些已经走入社会的毕业生,只要他们有需求,学校依然会提供帮助。2007年毕业的彭婧在2008年创业时,在没有经验、没有师资、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得到了学校艺术系领导、老师的热情帮助,实现了零风险启动创业,在湖口县创办了“希望艺术教育中心”。该中心建立以来,现有学员200余人。教育中心的成功开办,极大地增强了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信心与勇气,艺术系2008级装潢艺术设计班两名家庭贫困生利用周末在中心任教。
从艺术系毕业的章新,现在是厦门的一位职业经理人。曾经参与了央视节目的录制。由于章新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已有的坚实基础和她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使这个当初只有中专文凭的学生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让她的父母、老师倍感欣慰。她的愿望是今后能够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
“以人为本”的九江职业大学,从关心学生的“每一节课、每一餐饭、每一瓶水”着手,注重学生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和品德的培养,正焕发着蓬勃生机,必将迎来春华秋实的收获。
文/傅义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