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
星期

“炮轰”很多人如同隔靴搔痒

陆志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24    [打印] [关闭]
    “很多人不负责,很多人失职,很多人……”一连用了数个“很多人”,6月22日上午11时,在安徽凤阳县宾馆二楼召开的“6·21”事故现场警示会上,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炮轰”在此次炸药爆炸事故中的失职失责人员。(中新网6月23日)

    触目惊心的凤阳“6·21”炸药爆炸事故,已造成16人死亡、43人受伤。据悉,爆炸是由于晶鑫矿业有限公司非法储存五吨炸药所致。显然,对这样一起性质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及时启动问责机制,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待,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

    因而,从这种意义上说,滁州市委书记“炮轰”“很多人”失职与不负责,应看作是掀起事故后问责风暴的开端。然而,仔细地思量这数个“很多人”,看似措词严厉、犀利,却总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问责会不会因“很多人”而流于形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人担忧。毕竟,法不责众的先例,现实中并不鲜见。

    可以肯定地说,“6·21”爆炸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企业本身存在着种种安全隐患。首先,5吨炸药从何而来?当地哪些部门有责任?其次,对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缺位,安监部门难脱其责。

    第三,企业的直接主管部门同样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那么,对这明摆着的众多失职失责部门和当事人,市委书记为啥不一一直接点名严厉批评,而非要用“很多”这样的泛指来遮掩?

    近年来,强硬的问责声频频见诸于报端,譬如“用铁的手腕”、“罚个倾家荡产”等等。可事实上,问责的“大棒”往往扬得高、落得轻,不痛不痒,有的官员甚至甲地出了问题乙地复出,问责异化为官员规避责任的“保护伞”,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威慑力。问责一旦“躲猫猫”,必然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和更多生命的消逝。

    安全事故发生了,就当对职能部门缸边洗萝——一个一个地问责,而非笼而统之地用“很多人”来代替。而且,“很多人”究竟是哪些人,公众有知情权。如果连失职失责单位及责任人的名单都不公开,是问责还是庇护,只能让公众质疑。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