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9年6月2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专版
追寻亮点纷呈的蓝天
2009-06-27
刘建
    江西蓝天学院一片宁静,同学们在备战期末考试。绿树翠湖环绕的“蓝天阁”透出古朴之气,标准化的奥林匹克运动场在阳光下让人想起平日里的喧腾。

    走进这个美丽的校园,心情无法宁静,无数个问号涌上心头:

    为什么在江西红土地上会崛起一座如此富丽堂皇的大学之城?

    为什么仅仅15年,学院就成为江西民办高校的“领头羊”:在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社权威发布的2007年、2008年、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以及由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权威发布的2008年、2009年中国民办高校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三年高居榜首。

    一个有志青年未花国家一分钱是怎样在十余年时间里成就这么一份博大的事业?从1994年创办至今,蓝天曾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全省民办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数控实训教学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称号,接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

    ……

    带着感奋和疑惑,我们徜徉在这个180万平方米开阔而整洁的校园里,穿行在行政楼、实训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之间,和这个学校的领导、老师、同学亲密接触,努力在观察、询问和思索中找到答案,在一个个答案中追寻亮点纷呈的蓝天。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在“蓝天”,如果你向10位学生问及为什么选择“蓝天”?至少有6人会肯定地回答,“我是冲着于果来的”。我见到的学生中,有一位高考时已经被某公办大学录取,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蓝天”,选择了于果。

    因为一个人而选择一所学校,从而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这所学校联系在一起,是不是有点盲从呢?如果不是盲从,那么,难道于果真有这么大的魅力吗?第九、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于果头上的光环的确令人目眩。

    但光环就一定会产生魅力么?

    我又想,这也许是媒体的宣传效应。因为于果的事迹、讲话、文章曾经在多家主流媒体宣传过,影响甚大。

    但媒体宣传就一定会产生魅力么?

    终于,我在学生们的真情告白中找到了答案——

    来自江苏的刘姝艳说:“于校长创业的经历和坚强的毅力鼓舞着我,这样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来自陕西的陈美云说:“我信得过于校长,相信他就是我未来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来自江西的赵建兰说:“我一向缺乏自信,于校长自信自强,开创了一份了不起的事业,相信在这里我也会自信起来。”

    来自湖南的高兵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所以我来了……”

    这说明,于果的魅力来自他的人格和精神。

    于果,一个被称作“弱者”的残疾青年,逆境当中没有放弃,没有颓废,而是义无反顾地追求一份事业——“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通过十多年不懈地努力、艰苦的奋斗,使“蓝天”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代表和排头兵。

    ——这是于果自强精神的魅力。

    当年于果开始办学,即确定了“助残扶弱,平民教育”的宗旨,设立了“于果扶贫助残奖学基金”。据了解,这项基金至今已累积到近千万元,扶助了包括“全国十杰少年”无臂少女成洁、“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伍渊在内的几千名残疾生、贫困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于果说:“贫困生、残疾生、落榜生……他们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什么要把他们拒之门外呢?只要好好地培养他们,他们一样可以成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于果爱心的魅力。

    1978年高考时,身体残疾的于果被拒之大学门外,但他仍然求学不止,从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到哈佛大学,6所大学留下了他求学的足迹。如今,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努力探索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带领“蓝天”一步一个新台阶。

    ——这是于果刻苦学习的魅力。

    于果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他的这些精神和品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竞争时代优胜劣汰,没有自强精神行吗?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没有爱心行吗?“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没有学习和创新精神如何生存发展?

    我在蓝天学院办公室遇到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小刘。她是留校的学生,也是于果的“粉丝”。她说,我这个“粉丝”不是听歌的,也不是唱歌的,是来学做人的。

    她的话也许能作为释疑解惑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告诉我,不应低估那些“冲着于果来”的年轻人的那种“冲动”。他们“冲着于果来”,实际上是冲着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而来,为的是在这片“蓝天”下,寻求一种为人之道,生存和发展之道,进而增强信心,完善人格,锻造能力,像于果那样去生活、去奋斗、去开创!

    “蓝天”新校区的震撼

    一位中央领导在考察“蓝天”之后,对在场的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感慨地说:“百闻不如一见,‘蓝天’的办学规模如此恢弘,让我很震撼。”

    他说得夸张吗?没有。

    因为,“蓝天”从2004年开始每年在5.1黄金周开放校园、开展咨询,数以万计到访的全国各地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有同感。

    为什么“蓝天”新校区会产生这样的视觉冲击力呢?首先这跟“想不到”有关。人们对一所江西的民办的学校,头脑中并不会有多高的期望值,所以,当事出意料时,“震撼”之感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这个耗资10多亿元的现代化校园,气势宏大,布局讲究,建筑风格独特,绿化品质优越,堪称经典之作。

    徜徉在校园,你可以看到建筑雄伟、设施一流的现代技术中心和教学楼群;可以看到求真湖畔古色古香的蓝天阁和散发着人文气息的《蓝天阁记》;可以看到巨大的数字化图书馆和别致的学术报告厅;可以看到田径场、网球场、体育馆、剧场等一应俱全的各种文体设施;可以看到一所占地500亩的国家一类驾驶培训中心;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草坪绿树、四季绽放着鲜花和拥有700多种植物的生态园;可以看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个集现代、人文、生态、数字化为一体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之城,生动地展现在你面前。

    有人说这个校园是“中国民办大学最漂亮的校园”,这也许不夸张。

    随着访问的深入,另一种震撼——“蓝天”速度,同样使我心中很难平静。从1994年于果创业至今,短短15年时间,“蓝天”的变化令人惊叹:

    从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到如今校园占地180多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

    从租用民房到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学生公寓楼林立;

    从只有几百名学生,到如今在校学生5.3万人,生源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多个少数民族;

    从只有教师几十人,到现在师资队伍迅速扩大,教职工达3000余人;

    从几块黑板、几支粉笔,到现在拥有各类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120多个、现代化教学设备达2亿多元;

    从只有几个专业,到现在拥有面向社会需要而设置的应用型专业122个;

    从不具备颁发国家学历的资格,到可以颁发国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生源纳入国家统招计划。而且,其13万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高达97%以上;在江西省民办高校中,是第一个成立党委的高校;第一个获得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单位”殊荣的高校。

    ……

    分管校园建设的章副院长说:“新校园建设就是‘蓝天’速度的一个见证。创造了南昌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迎接学生最早的‘三个第一’,受到了省领导的表扬。”

    新校园工程的关键阶段,正值全国性“非典”肆虐,人员禁止流动,建筑材料进不来,施工队伍已到了窝工境地。于是,于果决定住在工棚亲自调度指挥。当时,正值盛夏,“非典”肆虐和持续高温,条件艰苦可想而知。“于校长硬是在工地上住了40多天,没有回家!”章副院长非常感慨。

    创业富豪从“蓝天”走出

    2009年6月24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这是我国首个反映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的排行榜,上榜的大学生创业富豪有100人。列第十名的创业富豪是江西巨元医药的谢琦,拥有财富7000万元,他毕业于江西蓝天学院,也是上榜创业富豪中唯一一位来自民办大学的创业者。

    谢琦从“蓝天”毕业后,选择了创业,但不久就陷入了困境——开发的保健品堆满了仓库。他没有退却,怀揣1000元钱,走遍了京九线上大大小小的城市,既当推销员又当送货员。一路艰辛,中暑了,他借把调羹自己给自己刮痧;钱不多,他一顿只花5角钱吃三个干面大馍。苦尽甘来,如今,“巨元”已从7年前的小公司,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近百人。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回报母校,谢琦还于2003年在“蓝天”设立了“谢琦助学奖学基金”,每年向家境贫困、学习勤奋的学弟学妹颁发助学奖学金1万元,目前受益者已有20多人。

    江西大学有好几十所,大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为什么全省“创业先进典型”会独独出自一所民办大学呢?

    “像谢琦这样的创业明星,在我们的毕业生中比比皆是。”《江西蓝天学院报》涂主编一边说着,一边递给我一本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集子,书名就叫《创业明星》。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更多的“谢琦”——

    李华领(2003届毕业生)“从来就没想过做打工仔”,早在大二就开始了创业实践,做起了营销生意,毕业时已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张泉东(2001届毕业生)目标是要“在世界地图上插满小旗”,他在外资企业打拼数年之后,已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生意做到了海外;

    罗淇(2000届毕业生)所创办的有机玻璃制品公司,在全国同行业排行前三名,还创新了这个行当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模式;

    彭参(1999届毕业生)被人称为“娃娃老板”,23岁时他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当年产值就超过2000万元;

    ……

    涂主编还告诉我,书中选编的人物仅仅是“蓝天”毕业生创业典型中的一部分,而且并非是做得最大的,但他们都是做得最好的。

    在这里,有必要提到“蓝天精神”。

    “自信、自强,创业、创新”。这既是“蓝天精神”,也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一种标尺。“蓝天精神”所要强调的是,每一个来“蓝天”求学的年青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人,同时要学会做事,理论联系实际,提升适应能力,为就业乃至创业打好基础。

    “蓝天”的创办者、“蓝天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于果,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创办“蓝天”、发展“蓝天”的创业过程就是一本内涵丰富的教科书。因此,这种教育本身就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用这种教育方式、用这样活的教材去培养人、熏陶人、鼓舞人、影响人,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出现?

    在就业指导中心,郭主任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每年来“蓝天”招聘的用人单位很多,而且就业岗位都不错,可是,每年毕业生中要求学院推荐的人并不是很多。人到哪里去了?谜底就是: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央视选择“蓝天”直播实训教学

    新学年开学之际,央视新闻频道隆重推出了一个名为《开学了》的大型系列节目,连续几天对各地学校开学情况进行现场直播。“蓝天”的实训教学也成为这次直播的一个热点,直播时间长达20多分钟。

    在“蓝天”的汽车实训室,记者见到了央视直播时组织学生安装发动机的赵老师。谈起那次直播,赵老师仍然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连连说:“这是对我们办学方向的肯定。”

    赵老师说的办学方向,就是指职业教育的方向。职业教育是国家“科教兴国”一条重要战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既要培养学生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又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在江西省第一个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蓝天”,一面世便与职业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早在1994年办学之初,于果就说过:“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新型人才,就要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方向。”进而他又说:“面对我国目前需要大量的高、中、初级技能型人才,我们应当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从文凭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上来,使自考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水平与文凭相统一,培养与使用相一致,培养出有专业特色与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而职业教育尤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职业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实训教学来实现的。赵老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训教学要搞好,离不开实训设备”。为此,学院在这上面花钱从来不吝啬。

    2006年新年前夕,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蓝天”现代制造技术中心正式成为国家级数控技术示范实训基地。而为了打造这个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实训中心,“蓝天”投入了2000多万元。

    除了数控技术,汽车技术也是“蓝天”的特色技术之一。为了搞好汽车实训教学,“蓝天”先是以8000万元巨资建成了一个国家一类驾驶培训中心,后又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了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并建成了一座面积140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楼和面积7500平方米的汽车教学楼,使“蓝天”的汽车实训基地进入了全国最先进行列。

    分管教学的许副院长讲了这么一件事,按机电专业的教学要求,实训时学生们使用“快走丝线切割机”,而现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部分企业在操作上用的则是“慢走丝线切割机”。“慢”和“快”一字之差,价格却相差10倍。但“蓝天”还是决定花40多万元添置了“慢走丝线切割机”。许副院长感慨地说:“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太快,要跟上就必须超前!”

    超前地跟上形势的发展,不仅需要设备,更需要老师。在“蓝天”现代技术中心大楼的8个实训中心,都醒目地挂着教师一览表,每位教师的职称,不是教授、副教授、讲师,而是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工程师。

    赵老师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在南昌柴油机厂从事内燃机设计和试验工作,是资深高级工程师,退休以后应聘来到“蓝天”。像他这样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在“蓝天”的实训教师中有很多,而且越来越多。

    “蓝天”制定了“十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规划提出除了要引进和培养大批博士、硕士、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外,还要引进和培养大批“双师型”人才。学校专门发文要求,实训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要拿到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否则不能上岗。当然,更人性化的是,学校尽可能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技术上有所长进。这两年,学院先后送50余名教师赴沿海企业跟班培训,另外还送3名教师到德国学习数控技术。据悉,到目前为止,学院已有200多名青年教师取得了“高级工”以上各类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实训教学的直接受益人是广大“蓝天”学子。以前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今天可能要改成“上好实训课,走遍天下都能过”。前不久,在东莞的一家企业,来自各地的大学生共同面临一道考题:“有谁操作过电火花?能不能上来操作一下?”众人面面相觑,惟有“蓝天”的学生坦然走上操作台。

    这就是“蓝天”的优势。

    折翅的雏鹰奋飞“蓝天”

    在“蓝天”,笔者发现这里有一道特殊的风景——“蓝天”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不少来自全国的无臂少男少女,而这些残缺的生命总能从“蓝天”扬起成功的风帆。

    人们恐怕不会忘记“中国的典子”成洁。在“蓝天”,她用两年时间顺利通过了自考,又在江西教育学院读完了专升本英语专业,然后回到“蓝天”担任了外语系教师,还在职攻读了南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这样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一位叫陈金义的无臂男孩,他没有手就用嘴写字,而且写得一笔好字,而今他留校在京东校区经管系担任班主任,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今天,师生们又记住了一连串新的名字:石红、李强……

    石红,一个爱笑的女孩,不幸的遭遇没有让她退缩。她不顾爸爸反对、妈妈担心,初中毕业后毅然来到“蓝天”,选择了独立和坚强。她学电脑艺术设计,要用脚在键盘上启动复杂的程序,常常在寒夜累得满头大汗。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她成功了,不仅获得了2005年度“蓝天”特等奖学金,还被评为学院“首届十佳团员自强之星”。

    因为放假,我没有见到石红,但见到了这次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的组织者——院团委周书记,并从他那儿找到了我想知道的答案。

    “无臂学子”在“蓝天”的成功,决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的现象。周书记说:“这是爱心的结晶。”

    他说,成洁来“蓝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这位受到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的“全国十佳少年”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于果向她伸出了爱心之手。到了“蓝天”之后,于果又亲自关心成洁的学习、生活,亲自欢送她升入本科,还亲自为她主持婚礼……

    而石红同样在“蓝天”下沐浴了爱心的阳光。周书记给我讲了石红刚来“蓝天”时的一段趣事:

    因为年纪太小,石红的妈妈执意要送她到学校,还打算陪女儿多待一段时间。谁知到了第二天,妈妈便被女儿打发回了家。因为寝室里住着的5位小姐妹,成日围着石红帮这帮那的,弄得妈妈反倒无事可做,于是放心地回去了。

    周书记说:“石红洗衣叠被都能干,但是买东西就不方便,她来‘蓝天’三年,一天3顿饭都是同学们帮她买好送上的,这些好心的同学为她打了整整3000顿饭啊!”

    听着周书记动情的话语,我不由得想起了于果的一句名言:“在我这里,残疾生、贫困生是受到尊重的,因为我这个校长也是残疾人,也是穷人家出身!”

    同样的遭遇、同样的经历,有时会产生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力量。

    从于果身上,无论是残疾生、贫困生或是落榜生,不约而同地看到了一种真实存在的价值、认同了一个毫不虚幻的道理:只要自强不息,弱者同样能变成强者。

    成洁当年就说过:“从于校长身上,我看到一种坚韧的东西,我确信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于果这种奋斗精神,让一批又一批学生传承下去。”周书记谈起了“首届十佳团员自强之星”的评选。他说,这次评选的对象主要是残疾生、贫困生和原来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目的是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传大学生自强自立的先进典型,鼓励全校团员青年“从困境中奋起,在自强中成长”。

    不断创造惊喜和奇迹的“蓝天”

    2009年的春天显得特别明媚。在1月13日,“蓝天”被武大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评为“2009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20家)第一名之后,2月18日,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发布的“2009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上名列榜首。这样,蓝天学院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榜首,创造了一个历史纪录。

    江西省政府学位办专家组,2009年3月23日至25日对蓝天学院进行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能否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对举办统招本科的高校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在于果的带领下,全院师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出色的教学成果,接受了省政府专家组的全面评估和检阅。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蓝天”评建工作的显著成绩,全票通过了蓝天学院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在“蓝天”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0年11月,于果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时隔九年之后的2008年12月,于果被选为第十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的评委。于果和于果的事业,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

    2008年4月,于果成为万众瞩目的奥运火炬手。央视在江西重点拍摄宣传的5个火炬手中,便有于果。

    2007年春,董事长于果提出了“发展内涵,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蓝天’品牌”的战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打造应用性本科教育一流品牌”不仅指省内而且包括全国,不仅指民办而且包括公办,从而使我们奋斗的目标更高远、更具体、更符合“蓝天”实际,更具有激励性和实施性。

    于果说:“总而言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部成为优质之材,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让人民满意!”

    “蓝天”15年来的贡献在于——

    在没有国家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为国家提供了可容纳5万多名在校生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我国教育机制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

    为国家培养了13万毕业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拉动了当地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带动了周边经济的繁荣。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