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敷设揭秘
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个超高压、长距离、较大容量的跨海联网工程,6月30日终于成功投产。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工程处处长张正祥,为读者揭开这个工程的“神秘面纱”。
问:事件的主角—海底电缆大家了解比较少,其构造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
张正祥:本次工程共有三根海底电缆,每根电缆由15层组成,其生产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要求连续生产中间没有接头。特别是绕包纸绝缘层,计算非常精密,铅合金护套32千米中间不能中断或停顿。海底电缆导体中间是直径为30毫米油道,油压力为5-15千牛,这种尺寸的导管需要每小时32升的油,当电缆被截断时,以阻止水进入。每根海底电缆与一根光缆捆绑在一起,除输电功能外,还有通讯功能。南方电网除满足内部通讯需要外,还能提供大容量的额外通信信道。
问:海底电缆是如何敷设的?
张正祥:海底电缆与普通电缆不同。在生产电缆时,长约32千米的电缆以及同样长度的铅合金护套,要求连续生产,没有接头;敷设时,要求一次性把一根电缆完全敷设到海底中,也不能中断或停顿,难度相当大。而考虑到琼州海峡海况复杂,广东侧为浅滩区,海南侧为隆起区,中间则为深槽区,最深处近100米,其技术难度堪称同类工程世界之最。
海缆敷设主要包括电缆路由勘查清理、海缆敷设和冲埋保护三个阶段。电缆敷设时要通过控制敷设船的航行速度、电缆释放速度来控制电缆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设张力,避免由于弯曲半径过小或张力过大而损伤电缆。其中,在浅滩段(南岭侧)敷设时,电缆敷设船停在距离海岸4.5千米的地方,通过岸上的牵引机牵引,将放置在浮包上的电缆牵引上岸,电缆上岸后拆除浮包,使电缆下沉至海底。深海段敷设时,电缆敷设船释放出电缆,使用水下监视器、水下遥控车不断地进行监视和调整,控制敷设船的前进速度、方向和敷设电缆的速度,以绕开凹凸不平的地方和岩石避免损伤电缆。
在施工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对海底电缆进行深埋保护,减小复杂的海洋环境对海底电缆的影响,保证运行安全。在沙地及淤泥区,用高压冲水产生一条约2米深的沟槽,将电缆埋入其中,旁边的沙土将其覆盖;在珊瑚礁及粘土区,用切割机切割一条0.6-1.2米深的沟槽,把电缆埋入沟槽,自然回填形成保护;在坚硬沿市区,需在电缆上覆盖水泥盖板等硬质物体实施保护。
问:建好这个工程很困难,运行保护好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海底电缆将如何得到保护?
张正祥: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海底电缆、光缆或管道受到的破坏80%以上来自锚害。据估算,电缆一旦遭受破坏,需要外方的专业船舶到现场才能维修,将导致近2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修复工期将需要3个月。琼州海峡船务航行繁忙、渔业生产繁荣,保护海底电缆不受锚害、渔业作业等威胁非常重要。
对于跨海电力联网而言,竣工投产只是第一步,在海南广东两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做好海底电缆运行维护,真正发挥提高供电可靠率、助力海南经济腾飞的作用,还需要做长期而仔细的工作。目前,南方电网公司除按国家规定积极申请设立禁渔禁锚区外,还着手探索并推动跨省海底电缆的立法保护,为确保海底电缆的长期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如果保护得当,每根电缆的寿命可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