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
星期

培养责任感:从了解生我养我的土地开始

——华南理工大学数千学子调研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杨晓燕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03    [打印] [关闭]
    一部18.5万字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文集,近日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示,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也已接到相关通知,要求关注这份报告。这是华南理工大学3000多名大学生寒假的调研成果——《2009,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社会调查文集》和数篇农民工问题专项论文。

    今年寒假,华南理工大学3000余名学子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针对农民工问题展开了专项调研活动,他们深入全国28个省(区、市),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走访调研,共回收问卷3679份(包括村级调研和个人调研),完成调查报告738份。

    国际金融风暴袭来,农民工何去何从?返乡农民工有什么困难?他们的真实意愿是否被外界所知?调研数据震撼了参与调研的学子的心灵。

    在广州火车站,他们目睹了农民工兄弟的返乡场面。农民工兄弟的匆匆行色和无助的眼神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参与调研的该校2005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李登月说:“我们有了一股强烈的冲动,我们要深入了解他们,将他们的情况告知社会,团结全国人民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调研过程中,该校工商管理学院2006级学生董晓燃接触到一些返乡农民工。“他们比我想象的乐观,他们觉得失去城里的工作,在农村一样可以活下去。”董晓燃说,“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应该向农民工学习这种乐观精神,农民工是我学习的对象。”

    来自陕西宝鸡农村,现就读于该校法学院法学专业的2006级学生苟红丽,已经连续做了3年农村调查。在小城市生活了近20年的她,在参与了3次农村调查后,发现自己对家乡了解甚少。今年春节回家,苟红丽看到了家乡的大变化:镇上正在兴建一所综合性的小学,横穿村庄的310国道正在整修,村子南边的西宝客运铁路也正在修建,政府正在招商引资,村里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待发掘……

    另一名学生黎东丽在调研活动中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工作,她参与调研完成了《金融海啸冲击下两代农民工就业选择差异研究》。调查得出结论:劳动密集型的社会生产方式,使农民工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

    黎东丽说:“调研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农民工对打工的城市认同度低,农民工在城市仍然‘感觉自己属于边缘人物’。这也是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

    来自湖南省衡阳市一偏僻山村的2007级学生单外平,调查方向是农民工创业问题。他说:“农民工创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农民对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国家推出的优惠新政策知之甚少。”单外平举了个例子,虽然国家下调了农村创业贷款的汇率,但大部分农民并不了解。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且大多只是建立在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上,缺乏长远的计划和引导。

    “大学生到农村,一方面是进行调研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宣传国家政策与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陶韶菁说,在每年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开展调研前,学校都会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政策和理论知识的培训辅导,以宣传国家政策方针。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从2006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团委利用学生寒暑假返乡之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围绕农村的大型调研活动,主题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等。截至今年寒假,该校数万名学子自发组织了1万多个调研小组,走访了2.5万多个村庄,访问了4万多个农户,汇集了6本调查报告文集。

    本报广州7月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