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
星期
我辈牛人

王然:疯狂“追星人”

周楠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03    [打印] [关闭]
    6月20日,星期六。下午4点,王然从实验室赶回宿舍,整理好装着赤道仪、双筒望远镜、小望远镜和胶片相机的行李袋,顺手塞进几包饼干和方便面,拎上一大瓶水,便匆匆赶往清华园火车站搭乘开往隆化的4449次列车。

    抵达位于密云东北的石塘路火车站时,已近晚上8点。王然快步赶到附近一个她常去的农家院,一件件取出包里的行头仔细架设调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望远镜的镜头里终于出现了清晰的目标图像,王然一边仔细看着镜头里的星团,一边按下连接望远镜的相机的快门,拍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这就是北京大学天文系2004级博士生王然特别的周末时光。每个月她都有一两个周末到远郊整夜整夜地看星空。有人问她看起星星来怎么比球迷熬夜看球的干劲儿还大,她笑着答道:“球迷隔三差五就有比赛看,但我要碰到有时间、有精力、天气又好的时候就比较难了。”

    王然对天文爱得如此痴狂并非一时兴起,从2000年进入北大天体物理系,这个女孩子已经将她的天文理想坚持了9年。如果把时间放得更远一点,她的天文梦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学二年级时。那时候,每晚从美术班下课回家,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小王然都会着迷地抬头看满天繁星。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是那么遥远而神秘。高中快毕业时,王然已经基本能认全北半球星空中比较明亮的星座,她也有了明确的人生理想:学习天文,将来更近更好地观看星空。

    2000年王然参加高考,但那年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却没有在吉林省招生。王然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先报考北大地球物理系,入校后再找机会转入天文系。当年,她成为北大地球物理专业在吉林省录取的两名学生之一。

    开学一个多月后,王然如愿以偿地转入了天文系。但学习天体物理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奇妙有趣,从大一到大三,所学的大多是与物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班上的5名女生,有两人中途就转到了别的专业。

    但从外系转过来的王然却坚持了下来。大二暑假时,她帮老师整理数据,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走上天文科研道路,“我现在还记得我的第一个科研题目是《测活动星系核的中心超大质量的黑洞的质量》,从那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真正站在了专业天文的大门口,对里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更坚定了要走天文研究的道路。”

    本科毕业后,王然的许多大学同窗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但王然选择留校读研(硕博连读),继续仰望她热爱的星空。读研期间,包括王然在内班上只有两名女生,但坚持到现在继续从事科研的,也只有王然一个人。

    2006年,王然被北大派往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论文课题研究,未知的一切如同遥远的星空一样,让王然既紧张又兴奋。

    然而,在美国的生活是艰苦而单调的。她工作的地方位于新墨西哥州一个小城镇。王然当时租的是一个尖顶的小木屋,洗手间的水管经常漏水,一到夏天,房子就成了虫子的“乐园”……用王然的话说,“当时工作是最容易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比工作难得多”。

    全身心地投入换来了许多收获。两年中,她多次申请到美国甚大射电望远镜阵列等大望远镜参与观测,并主导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

    王然始终记得自己申请利用哈勃望远镜观测的那段经历。2008年年初,她发现利用哈勃望远镜的观测可能会对自己的研究数据有所帮助。于是,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她开始求助那些素未谋面的专家。收到一个专家的关键性指导建议时,已经是申请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晚上了,虽然知道希望很渺茫,但王然还是花了一个通宵修改申请书。最终,这份申请还是被拒了,可是那个通宵的疯狂却在王然心里留下了非常不一般的感觉。王然说,这就是科研,当别人说你疯狂时,你自己就已经离成功不远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