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农民工,不变的团支部
郑冬梅是黑龙江省友谊县人,1996年到哈尔滨市打工。龙泰社区是她在哈市打工13年来辗转过的第N个社区,却是唯一一个让她产生“家的感觉”的社区。
龙泰社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地区的东南部,这里地处老城区,具有外来人口多、个体工商户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2005年3月,在团南岗区委和龙泰社区党支部的促进下,这里成立了农民工团支部,是团黑龙江省委分类引导青年工作首批试点之一。
这个团支部,就是后来让许多像郑冬梅这样的流动农民工,在离开这里之后仍然有所依恋的源头。
夜校助农民工成才
“一开始听说这里有个农民工团支部,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反正感觉跟我没什么关系。”老实说,当时,郑冬梅连自己算不算是团员都不知道,更别提加入什么团支部了。她当时跟着朋友一块儿在龙泰社区三姓摊农贸市场卖菜,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很,“一门心思挣钱,不想别的。”
直到有一天,农贸市场里一个猪肉摊摊主找上门来,“晚上有没有兴趣参加农民工团支部办的夜校?不要钱,学啥都成。”
郑冬梅至今仍记得这个“卖猪肉的”,他叫徐锐,是龙泰社区农民工团支部的书记。
当天晚上,郑冬梅与农贸市场一群“兄弟姐妹”簇拥着来到龙泰社区活动中心上课,“我看大家都来,就跟过来了。”
农民工夜校的讲师都是由社区离退休老干部和高校教师义务担任,设置了就业指南、市场营销、人才导向、文明礼仪、法制经济等5大类10个科目的培训课程。
有4个月,郑冬梅每周都会抽出一两天来学Windows系统操作和缝纫技术。4个月后,她和一名夜校同学合伙儿在当地一家服装城开了间裁缝铺子。
猪肉摊成了农民工定点“诉求”办公室
光有培训还不够,农民工团支部又喊出了“务工青年有困难找团组织”的口号,致力于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实事。从此,社区农民工团支部书记徐锐的猪肉摊就成了定点“利益诉求”办公室。
龙泰社区80%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都集中在三姓摊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几乎人人都认识徐锐,因为他的猪肉摊上挂着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共青团员先锋岗。大家有什么困难都会找来。
“新来的都会来问我,这个招牌哪儿弄来的,都想挂上。挂上这个招牌生意更好哇!我就让他们多参加团支部活动,表现积极上进些,以后可以跟上级团委申请,还能推优入党。”徐锐说,4年来,农民工团支部推荐了10余名团员青年入党,其中4人正式批准入党。
其实,能推荐多少人入党并不是衡量团支部工作好坏的唯一指标,在徐锐心里,能给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是团支部最重要的工作。
团支部办得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为农民工子女上辖区内小学免借读费。“每人每年240元借读费呐!20多个孩子,费了多大劲啊!”徐锐说,当年借读费的事都是团南岗区委一路跑下来的,牵动了区教育局、区工会、荣市街道办、龙泰社区办、南岗小学等多个部门和单位。
当时徐锐想,自己是个“卖猪肉的”,没钱又没人脉,一次两次可以找团区委张口,三次四次再遇到类似问题找谁呢?团南岗区委副书记王秉南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啥都依赖团区委,农民工团支部不就成了一个空架子了?”
王秉南想了个办法,他把曾经动用过的为农民工办事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在农民工团支部下成立了7个领导小组,包括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帮扶领导小组、农民工夜校领导小组、农民工维权领导小组等,领导小组成员均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团委书记或专家。有什么困难,徐锐只要直接找到对应的领导小组即可。
最近两年,每年20多个孩子减免借读费的事儿都是靠领导小组解决的。再过一年,徐锐的任期就要满了,他已经物色好“接班人”,“只要有了领导小组,不管换谁都能把事情办好了。”
农民工反哺城市社区
如果说农民工夜校是团支部举全社区之力服务农民工的话,那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就是农民工反哺社区、融入社区的重要体现。
“就像在自己老家一样,下雪天村委会会组织村民们清除积雪,我们社区也会要求大家一起帮忙。”郑冬梅特别喜欢参加农民工团支部搞的志愿者活动,有喊必到。
做志愿者让农民工这个曾一度被城里人瞧不起的群体“挺直了腰板”,“在社区里好事做多了,一些大婶、大姨会认得你,来买菜的时候还会夸赞你几句。”
龙泰社区党支部书记韩春英一直以来都很支持农民工团支部的工作,农民工志愿者队伍的出现更是让她找到了继续“力挺”团支部的理由。
“前几天很多居民来反映说社区健身器材坏了好多,这些器材都是刚刚新装上的,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上哪儿找人来修?”韩春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徐锐,“想问问他认不认得会修的人。”
结果出乎她的意料,一支由近10名农民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团支部的组织下,带着扳手、铁钳等工具浩浩荡荡开进了社区体育活动场。他们都是“业余选手”,有过做修修补补工作的经验,大多是在三姓摊农贸市场做买卖的摊主。
看到这样的场景,韩春英笑了,“社区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全国有几个流动人口聚集的社区领导能像我这样放心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