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沟通忠言未必逆耳
真实表达更需彼此尊重
由于希望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面对沟通不畅和不舒服的感觉,琳琳和刘鑫、小曲和陈贲不可能像一般朋友,因话不投机而选择自动疏远,也不可能像老夫老妻那样习惯成自然地听之任之。害怕承受巨大情感损失的他们,因而陷入了摇摆不定的尴尬地带。
在他们的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却有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和待觉察的自我盲区。
那些逆耳的部分是忠言吗?
每个人都有求生、求好、求发展的本能,所以,一般是不会拒绝有利于自己的事情的,包括别人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事。
无疑,琳琳对刘鑫的帮助是很大的,陈贲的话语中有不少客观成分,还可以提醒小曲多关爱自己,但对方却觉得难以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是琳琳的“忠言”中掺杂的“你那样肯定不行”、“你不能这样”、“你完全没有必要”等句子,是陈贲给小曲贴的“黄脸婆”、“球体”、“怎么那么笨”的标签,让刘鑫和小曲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被嫌弃,觉得“自己不好”。还有,琳琳“积极出谋划策”,越俎代庖,似乎也让刘鑫感觉不被信任,怀疑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心底都有着被接纳、被认同、被爱、有价值的渴望,期待他人的完全尊重。因此,听到这样的忠言,把恋人当做重要他人的刘鑫和小曲心里的别扭劲儿自然很难调整。此时,个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发挥作用了,不满、指责,他们产生了对恋人的怨怪:她理想太高了,他太不知趣了……
当心墙筑起时,想法和感受的交流就难以即刻达成,亲密关系的增进便会停滞。
默默领受是负责的沟通吗?
闷葫芦刘鑫说:“每次她说这说那的时候我都憋着一股气,但知道她是好心,就忍住不发。”而小曲被男朋友数落时,尽管心里不好受,但自负的修养同样不允许她当场发作,总是报以温柔的微笑,或者默默点头。这样做的结果是,琳琳一直陶醉在自己的成就感中,陈贲则在背后跟自己妈猛夸小曲有度量、懂事儿、是“贤妻”坯子。
不知道刘鑫、小曲是否发现,自己这样做其实是在“欺骗”恋人。
欺骗是亲密关系的敌人。刘鑫、小曲并非刻意如此,而是因为一直习惯以最适当(而不是最真实)的表现赢得别人的钟爱和肯定,获得安全感。我们大多平时并没有练习过自我袒露,却习得了在人际交往中以欺骗、隐瞒、息事宁人、转移话题等方式避免冲突。但这些社会约定俗成的方式,看似顾大局、识大体的做法,恰恰妨碍了坦诚沟通,制造了更多的内在冲突和关系问题。琳琳内疚、刘鑫自卑、陈贲冤枉、小曲委屈,大家一时间都找不到相处的最佳策略了。
能看出来,他们都很希望维持恋情,所以才会夹本英语书去接人,满脸通红地数优点,找个合适的时间摆事实、讲道理,但结果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因为讨好的一方照顾不好自己,愤怒被压抑,心里很悲伤很焦虑;指责的一方因忽视了他人的处境和感受,而有可能面临失去控制的局面,备感挫折、无助和孤单。
怎样相处更令人喜悦?
坦诚是相处的第一要义,它有赖于每个人充分的自我了解、自我接纳与自我表露;尊重是基础,命令、贬损、干涉、控制都会让对方想逃离;切实的关怀要通过感同身受的了解去表达,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倾听、信任、欣赏、容忍他(她)与自己的不同。时刻想到,即使两人关系再近,始终也都要面对“我”、“你”、“我们”三个对象,努力追求“我是好的”、“你是好的”、“我们是好的”这样的目标。
“我想这么忍气吞声的,她也应该有察觉,知道我是为了能风平浪静的……”像刘鑫一样,有些人会把沟通建立在自己的假设上,认为别人都应该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这样做是为什么,或是推测,别人都应该了解自己,尤其是恋人。这是沟通的陷阱,容易让人拔不出脚来。不用猜、等、靠的方式,直接去说出自己的意思,直接去做自己说的,沟通才能发挥正向力量。
文中这两个未完结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发现,作为一个人,我们的努力并不时常用对地方。为了更好地探索真情相处的秘密,照料好我们的关系花园,可以少说点儿忠言,多想想以下几个问题,并及时与身边的重要他人分享——
什么是爱?
什么是亲密?
如何深入一个关系,而不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