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柳州洪灾别有太多文学想象
怎么评价柳州这一次“洪水围城”?如果没有在柳州生活过,不了解柳州地区的地貌气候特点,也没有对近年来柳州的水讯进行过实地调研,那么,判断与分析很容易陷入想象的境地,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这种将“洪水围城”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城市建设者们,其实并不太符合现实。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柳州人,我亲身经历过多次更严重的洪灾。比如,在20多年前,当柳州还是一个破旧的小城市时,就遭遇过1988年的“8·31”洪灾(50年一遇),1992年的“6·17”洪灾(百年一遇)。比较大的一次还有1996年的“7·19”洪灾。应该说,我们这些经历过大洪灾的柳州人,对这一次“洪水围城”(20年一遇)的现象早就见怪不怪了。
实际上,只要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在经受过多次洪灾带来的惨痛损失后,上到城市管理者,下到当地民众,各种防洪、防水的大小工程,都已经得到重视和建设。比如,投资37亿元的洋溪水坝工程就正在建设中。城市的网络、电路等基础工程,已经全部具备了防水功能,一些曾容易被水淹地段的防洪功能也得到很大的改善。近十年来,柳州当地的洪灾其实已经得到明显的控制与改善,留意一下当地的资料就可以知道,洪灾在20多年前,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但现在已比较少见。客观地说,柳州市的防洪建设是在进步的,得到了真正的改善,和其他城市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水灾不一样。查阅相关报道可以知道,这一次“洪水围城”,更大程度是一种天灾。在同一时间段内,南方的持续强降雨,多个省区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广西柳州只不过是汛情严重的城市之一。
柳州为何容易遭受洪灾?早在几年前,有专家就提出过这样的看法,这与柳江流域内特殊的地形、河流及暴雨等因素有关。当然,在这场洪灾的背后,城市管理者或许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但如果认为水灾是城市化的结果,是一种城市病,就是一种失准的判断,会混淆事实真相,引起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