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易司法”
别人流泪,他也跟着难受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番好言相劝”。易满成善待每一位来访者。别人流泪,他也跟着难受,碰到困难的还管吃管住管回程车费,甚至还为别人当过“孝子”。
2004年2月,五峰县的67岁张伯在燕子乡一个农户家打短工,弄伤了两根手指。身无分文的老人听人介绍后找到易满成。易满成将老人安顿在自己家里,并为其生活着落和医疗费多方奔走,寻求解决办法。问题还在调查解决过程中,老人却因突发脑血栓死在他家。易满成日夜兼程赶赴五峰县,费尽周折找到老人的亲属,帮助他们把老人送回原籍安葬。
去年,楠木村发生一起赡养纠纷。因财产和房子所有权不清,70多岁老妈妈虽有4个儿子、一个女儿,却无人愿意赡养她。无奈之下,老人在附近的山上搭建了一个草棚,独自居住。村委会在全村召开听证大会,双方协商了一个上午,都没达成协议。
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后,易满成走到老人的几个儿子面前用当地谚语说:“麻绳子穿草鞋,一代传一代(意为:你对父母如何,下一代就会对你如何。),你们好好想想吧。”听完这句话,三儿子把妈妈背回了家。
公正公平对待每一起案件
农村的矛盾纠纷盘根错节、纷繁复杂,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群体冲突。易满成怀着公正公平之心对待每一起案件,不偏听偏信,总是深入现场、农户,倾听双方当事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反复推敲矛盾纠纷的解决办法,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溪坪村向福生与张兴民两家为承包地的界址发生争议,从1998年到2003年经过村组和有关单位多次调解,一直没有解决。2006年4月2日,易满成接到村主任的求助电话后赶赴现场,反复做工作后,双方形成共识。为防止再生事端,他从农户家中借来工具,亲自动手砌筑了一条12米长的界墙,让两个冤家对头感动得握手言和。
大岩村一起山林纠纷长达18年,县、乡几级政府先后调解都没有成功,村民多次发生冲突。易满成接手后,跑了4趟村里的责任山。每次上山调查都要走7个小时的山路,他的腿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就在路边折根树枝当拐杖。
不到两天,易满成绘出了山林边界,标出了争议地,走访了以前划定边界的当事人、证人,重新确权,成功解决了这起长达18年的纠纷。
创造性的实践运用
“基层司法所是基层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在山区开展司法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力资源的缺乏。”鹤峰县司法局局长周长鸣介绍,该县地处鄂西山区,统辖9个乡镇和一个经济开发区,但整个县的基层司法人员仅有16人。在燕子乡,仅有易满成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加上地势复杂,山路崎岖,司法人员深入百姓家里进行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时,难度更大。
易满成总是创造性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只有高中学历的他阅读了很多法律专业书籍,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写下了10多本读书笔记,并摸索出了“庭审式”和“听证式”人民调解,“司法超市”制度,“十心工作法则”等一系列创举。
2005年,易满成在参与乡里普法时,老百姓在座位上听得打哈欠,普法效果不佳。他跟同事们根据我国各部门法律进行创作。几经修订,普法歌谣《燕子乡法律知识农户应知应会》出炉,一下子在山民中传开了。
“乡村公路修扩建,占用山林和土地。干扰施工就违法,支持公益识大体……”在燕子乡,村民在外出务农时,嘴边常会哼着这首易满成创作的普法小曲,哼着顺溜,记得牢靠。
“他做的事情都不是小事”
排忧解难,“好人”易满成深得百姓爱戴,对家人却充满了愧疚。
易满成原本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却相继患病。1998年8月,大女儿病危期间,恰逢大五里坪村发生一起山林纠纷。易满成含着泪离开病重的女儿,前去处理纠纷。等他回来时,女儿已经离开人世。易满成忍着悲痛把女儿背到附近的山上安葬好。第二天,他又坚持回到工作岗位。
2003年夏天,二女儿病情加重,易满成本想多陪陪女儿,可是响溪村一起家庭赡养纠纷等着他出面调解。第二天,当他赶回家时,二女儿也离开了人世。妻子张桂春体弱多病,易满成怕她伤心,6年来一直将小女儿的照片锁在抽屉里,不让妻子看见。
“孩子患病,他只要有一点时间就给她们喂饭,细心照料她们。我也不怨他,他做的事情都不是小事,不做就会引起更大的事。”张桂春说,“他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女儿在那边不会怨他。”
本报湖北鹤峰7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