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贝尔恩德·哈格曼利:睡相
这个40岁的德国男人万万没想到,一夜之间,他的“睡觉的中国人”网站浏览量居然突破了千万。公交车上、集市里、街头的躺椅上,甚至大卡车的车底下,人们都在呼呼大睡。这个爱好摄影的老外,在中国待了6年,拍了750张中国的市井睡相。
不料,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民生百态,一旦进了老外的镜头,居然一下子刺到了中国人的敏感处。哈格曼利意外走红,“睡觉的中国人”也成了各大网站的热门词语。
当然,别以为是什么好事,预料中的谩骂如期而至,他也戴上了“丑化中国人”的帽子。这个外国男人不得不通过邮件反复解释,这“是中国人特殊的文化,是可以被接受的”。
毕竟,这个老外耸耸肩说,“中国人太累了”。
刘晓庆:作品
风风火火地活了大半辈子以后,她也许是嫌“著名演员”的名头已经不够过瘾了。也有可能,她希望自己更有品位一些。总之,人们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刘晓庆女士已经成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也许这位年过半百的话题明星早已明白了“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的道理。她这次刻意采取了“低调”。据说,几年来,她极少参加作协的常规活动。很多会员甚至不知道,此“刘晓庆”是彼“刘晓庆”。当然,她淡定地表示:“会费还是准时交的。”
不过,可能是因为太忙了,她实在没空写书。尽管经纪人再三替她打圆场,说她是“一个很爱看书的明星”,但还是惹来了议论纷纷。毕竟,这表现,离作协会员的身份,总还是有点差距。
但也有人替她抱不平。有人检索发现,刘女士写过两部作品:《我的路》和《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她完全符合中国作协的入会标准——“要出版过两本书以上”。
张现民:猝死
老张直挺挺地倒下了,倒在他60岁的寻常一天,倒在西安市区的某个十字路口。这是一种我们熟悉的死亡方式,新闻上说,他身上还裹着厚厚的橘黄色工作服,手里紧紧攥了那把巨大的扫帚。
那一天的气温足足有40摄氏度,天气“热得要把工作服榨出油来”。尽管如此,这个黝黑的汉子并没有请假的打算。他做了4年保洁员,熬过了几百个酷热的夏日。身边的工友一个又一个猝然倒在马路上,但他一直挺了过来。
毕竟,比起艰困的余生来说,一个热天算得了什么呢?就这样,老张上路了。他倒下后,救护车呼啸而来,甚至没来得及拿出氧气袋。他倒下后,他的工友们迅速拿到了价值50元人民币的降温物品,甚至,他刚一倒下,“高温停工令”的建议,就被人提了出来。
就像一块小石子一样,老张的死激起一圈似曾相识的涟漪。接下来,不难想象,这涟漪将慢慢归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