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朝鲜的“刺激”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朝鲜忙发导弹 日本忙升级反导系统
舆论大肆渲染朝鲜导弹威胁
事实上,朝鲜导弹威胁历来是日本政府加快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重要借口。围绕朝鲜发射卫星,日本政界、军界、媒体大肆造势,一再表示应该进一步升级日本的反导系统。
一段时间来,许多日本媒体都表示,朝鲜导弹技术突飞猛进,对日本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朝鲜火箭技术大大提升,一旦引用到导弹上,日本现有的导弹拦截系统难以拦截;日本只有拦截系统,还没有攻击朝鲜发射基地的能力等等,借此呼吁日本应该加强武器硬件装备以争取具备主动打击能力。
此前,针对朝鲜发射远程弹道导弹,日本防卫省发言人称:“朝鲜正在加强设计弹道导弹的能力,设法增加射程,所以我们有必要尽快完成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尽管我们的国防预算总体上出现下降,但是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导弹防御系统就是其中之一。”而日本防卫相也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鉴于日本预警情报更多依赖于美军,希望能就日本是否应拥有自己的预警卫星进行研究。
此外,日本部分议员还组成了“强化对朝抑制力研讨会”,对“独自攻击朝鲜导弹基地的能力进行讨论”,提出所谓“先发制人”打击威胁源的政策建议报告,并获得一大批军政学界知名人士的支持。
甚至在日本政府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都用很大篇幅渲染朝鲜的“军事威胁”,称朝鲜的导弹系统已经能够覆盖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其最远射程甚至“可能达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等。
反导系统连续升级
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9·11事件”后,日本对其安全形势进行重新评估后认为,其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扩散等新型威胁。
根据日本对于导弹防御的态度,可以将日本导弹防御计划分为三个时间段。1990至1998年,主要是通过相关企业和机构对是否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进行论证;1998年8月至2001年6月,日美开始政府间的相关合作;2001年6月至今,日本开始积极参与研制和计划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反导防御系统由预警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拦截武器系统三部分构成,具有一定的拦截作战能力。在反导系统建设方面,日本自卫队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陆、海基分段防御能力。日本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采用海基“宙斯盾”驱逐舰进行中段拦截和“爱国者—3”进行末段拦截的双层防御武器系统。
当有导弹来袭时,首先由海上自卫队的海基“标准-3”导弹在100公里以上高空的大气层外进行拦截;如果拦截未能成功,再由航空自卫队的陆基“爱国者-3”导弹在15至20公里的高空进行二次拦截。
但由于“爱国者-3”射程只有20公里,因此必须事先获得敌方发射情报并移动到可拦截地点才能发挥作用。日本虽然计划将于2010年前在首都地区、中部地区等11处部署“爱国者-3”系统,但很难覆盖全境。
为此,以此次朝鲜试射短程导弹为由,日本政府宣称要引入“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防卫省将其定位为对“标准-3”和“爱国者-3”拦截导弹进行补充的“第三拦截导弹”,新系统防御范围为“爱国者-3”的10倍,部署3至4处就可基本覆盖日本全境,足以应对“标准-3”导弹无法拦截的低轨弹道导弹。
利用反导谋求集体自卫权
自2004年防卫厅完成导弹防御系统雷达的开发工作起,日本政府就将发展导弹防御放在了突出位置。
2005年1月,日本称已决定其导弹防御系统将只用于拦截袭击日本的导弹。然而仅过半年,日本国会就授权防卫厅长官在未经首相及内阁同意的情况下可自行拦截所有来袭导弹。
特别是日本的改宪派在谈及修改宪法必要性时,十分强调“不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要求非常不合时宜,必须进行修改。为此,日本政府成立了“关于重新建立安全保障法律的恳谈会”,预定研究在四种情况下日本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其中第一项就直接与反导相关,即“利用导弹防御系统击毁攻击其同盟国的弹道导弹”。
可见,反导和集体自卫权这两个词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日本政府还计划将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研发预警卫星等内容写入将于今年年底出台的2010年后《防卫计划大纲》和2010至2014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
从目前情况看,日本政府在反导方面继续升级的主要措施可能有:一是研发弹道导弹预警卫星,以填补目前反导系统的“空白”;二是提升空间监视能力,计划再发射数颗侦察卫星,彻底改变目前航天情报必须依靠美国提供的局面;三是提升空基预警监视能力,计划再购买6架E-767预警机;四是提升陆基预警能力,计划引进美国的超视距雷达,并计划在2010年前部署;五是提升指挥控制自动化、网络化能力,完善战略、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功能;六是扩大反导武器系统规模,计划到2010年部署更多的“爱国者-3”和“标准-3”防空导弹系统。
4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对朝鲜发射火箭表示谴责。随后数月,日本伺机扩充军备变得更加变本加厉。
从目前日本各界表现出来的激烈反应可以预见,为了谋求军事大国地位,未来日本反导系统建设,必将借朝鲜导弹的“东风”,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系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