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0日
星期
网络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规则

网络规则不能由一家制定

韩旭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0    [打印] [关闭]
    7月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奥巴马政府打算责成国家安全局来监视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数据流通,以防范包括“黑客”袭击、数据窃取等针对国家政府的“网络恐怖主义”。该报同时指出,“每一个网民只要打开带有‘.gov’字样的网站就会受到监视,甚至网民发给政府工作人员的私人电子邮件都将被监视。”

    近来,美国在信息领域频频采取行动,引起广泛关注。

 ;   信息监控向信息单向透明发展

    有关人士对《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评价说,一旦美国国家安全局被赋予了这种责任,世人的“蔽体之衣”可能又少了一层。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就开始加强信息监控。首先,美国情报部门开始从信用卡搜集个人信息。那时,美国政府想从个人使用的信用卡入手,来掌握在美国的外国人资金流动情况以及尽可能多的个人信息。当时国际舆论就认为,美国是想让生活在美国的人都成为“裸体”,毫无隐私可言。

    美国的做法虽然遭到国际社会的口诛笔伐,但美国并不就此收手。在美国情报部门采取搜集个人信用卡信息与监督个人信用卡使用这样的行动之后不久,小布什政府又提出侦测个人邮件及监听个人电话。据报道,这一计划提出后就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小布什虽然后来放弃了侦测个人邮件的计划,但还是授权其国家安全局对一切出入美国的电话实施监听。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在信息监控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根据5月23日奥巴马批准的“国家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美国开始有计划地采取一系列动作,以垄断信息单向透明。

    美国先是组建了网络总部,整合美国的网络资源力量,以取得网络空间的控制权。其次,完成小布什政府未竟的“事业”,监视美国政府网站,并检查个人邮件。实际上,由于国防部下属的国家安全局局长也是网络总部的司令,国家安全局的这个新职能也是网络总部的责任。

    此举能遏制“网络恐怖主义”吗

    美国国家安全局监视其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数据流通,名义上是防范针对政府的“网络恐怖主义”,实则是想垄断信息单向透明。实际上,美国这样做连名义上的防范“网络恐怖主义”也无法实现。这一点可从去年的俄格冲突发生的一起“网络战”来理解。

    有报道说,在去年8月俄罗斯与其南部邻国格鲁吉亚的冲突中,俄罗斯控制了格鲁吉亚的网络系统,使格鲁吉亚的交通、通讯、媒体和金融互联网服务瘫痪,为自己顺利展开军事行动打开了通道。实际上,格鲁吉亚媒体网络瘫痪并不是俄罗斯“网军”所为,而是被格鲁吉亚境内支持俄罗斯的“黑客”攻击所致。

    同样的道理,美国授予国家安全局防范其政府网络外部的“黑客”的攻击,可是它能防范政府网内部的“黑客”攻击吗?

    恐怖主义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不能完全照搬用打击传统安全威胁的办法来解决的。

    海湾战争是传统战争,美国使用对付传统安全威胁的办法取得了胜利,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美国打的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却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对付的是非传统安全威胁,使用的却是对付传统安全威胁的办法。

    这次准备利用在互联网领域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来同“网络恐怖主义”较量的想法,美国又犯了错误。因为,这种做法对“网络恐怖主义”既治不了“标”,也治不了“本”。

    所谓治不了“标”就是指防范不住“网络恐怖主义”,如防范不了美国政府内部的“网客”来制造“网络恐怖主义”;所谓治不了“本”是指根除不了“网络恐怖主义”,因为美国这样做清除不了“网络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网络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的一种形式,是恐怖主义在网络上的一种表现。

    当今,恐怖主义之所以盛行,其原因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有着复杂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不公平。消除恐怖主义,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新秩序未建立起来之前,即便美国实现了“信息单向透明”的目标,美国也无法消除“网络恐怖主义”。

    网络规则不能由美国说了算

    美国政府有意要授权其国家安全局来监视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数据流通,并监视进入政府网站的网民的邮件。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在未来要制定“网络规则”,规范网络活动呢?

    我们知道,国际互联网是美国组建起来的,美国掌控着互联网的网络域名和网络地址的分配。1998年9月,美国正式组建起专门负责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的管理机构,这更使互联网如同“美国网”一般。加之,美国控制着互联网的主干线与域名根服务器,国际互联网基本上完全掌控在美国的手里。一旦制定出互联网的有关规则,美国怎么能继续独享其现已存在的优势呢?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美国间谍机构是不能在本土活动的。隶属于美国国防部的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是专门从事电子窃听和监听外国情报信息的机构。进入美国政府网站的网民不一定全是美国公民,给拥有美国政府网站邮箱发信的网民也不一定是美国公民。一旦其他国家的公民进入了美国政府网站,或给拥有政府网站邮箱的人发的邮件被国家安全局监视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其实就在其本土实施了间谍行为。

    网络规则很难制定。网络霸权的竞争如同核领域霸权的竞争一样,网络规则是很难形成的。

    在网络领域,美国与其他国家存在着严重“分歧”。如对欧洲委员会发起的《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美俄就有不同的看法。

    俄罗斯拒绝加入该公约,其理由是其他国家警察在未告知当事国的情况下对网络犯罪进行跨境调查,这可能给某些国家“侵犯别国主权”制造借口。美国却同意加入该公约,其目的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警方在网络安全方面合作,有效打击对美国实施的网络袭击。这是因为美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互联网侵入的威胁。如2006年,美国国防部受到的网络入侵达600万起,而去年已上升到3.6亿起。

    俄罗斯方面认为,各国应该像签订禁用生物化学武器公约那样,通过高级别会谈制定一份关于网络规则的国际条约。美国则认为,各国可以在国际执法机构协调下展开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

    本月6日~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之间的会晤,虽然也谈到了网络安全问题,但双方在应对网络袭击的方式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俄美两国在如何保障网络安全和展开国际合作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见解。这表明,制定国际网络规则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追求网络上的“信息单向透明”,必将形成一个不公平的网络秩序。这也必将引起网络上出现一种不见硝烟的较量,从而导致现实社会安全受到影响。

    网络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规则。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