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
星期
教育中介机构的辅导广告铺天盖地,内容一个比一个诱人——

全程一对一 名师竟成“神秘人”

本报记者 辛明 实习生 浦芸芸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3    [打印] [关闭]
    开始放暑假了,北京的张先生正忙着给即将上初三的儿子找辅导班,可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类广告,张先生犯了难。在他的手机里,存着这样几条广告短信,内容一个比一个“诱人”——

    “4000名中小学一线老师,免费测评分析,全程一对一授课,签约辅导,单科提高20~80分……”

    “3500名顶尖中小学老师,四中、八中、人大附中名校老师亲自授课,一对一签约辅导,无效退款……”

    “中考命题组老师亲自一对一辅导,提高学习和考试能力,增强学生信心……”

    “这些广告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张先生困惑地说,“名校就那么几个,辅导机构却有这么多,这里面是不是有问题?”

    和张先生同样困惑的大有人在。家住朝阳区的林女士为帮儿子张辰提高成绩,曾到一些辅导机构咨询。咨询后,林女士一头雾水,在这些辅导机构里,广告里的“名校老师”突然个个都成了“神秘人”。

    辅导机构:名师身份须保密

    林女士去的一家辅导机构,在短信广告中说:“北京四中、八中名师亲自辅导,一对一授课……”这家机构坐落在一栋住宅楼里,三室一厅的房子,有一间是招生办公室,其他房间用磨砂玻璃打上隔断,成为教室,总共有18个课桌,每个课桌前放着两把椅子。

    “挤在这样的房间上课,会不会相互影响?”林女士问。

    “不会,大家都是分批来的,绝对不会互相影响。你可以选择小屋,价格稍微高一点。初二每小时180元,要抓紧时间,等到初三价格就不一样了,220元一小时。买足了我们一年的课时,有优惠,20次课赠一次,50次课赠3次……”招生办公室的李某如此推销。

    林女士说,学费不是问题,关键是老师的身份。对此,李某说:“市教委不同意教师在外面做有偿家教,所以我们必须对他们的情况保密。我们现在告诉你这位老师姓刘,事实上他可能姓王、姓宋……总之必须保密。但是,我们保证这些都是重点学校的一线在职老师,有区重点的,还有市重点的。我们是北京1600多家辅导培训机构里第一批拿到资格的,师资力量最雄厚。你想想啊,如果没名师,怎么能做这么多年呢?”

    李某继续说:“是不是名校的老师,关键看教学,看细节。孩子一听课就会有感觉。此外,辅导孩子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老师,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也可以旁听,如果觉得老师不合适,我们可以再选,实在不行,可以退钱。”

    “能否提高孩子的成绩呢?”林女士问。“这个取决于孩子和老师的配合,还取决于课时数量,如果买得多,成绩肯定提高得快。”李某边说边拿出计算器。一番计算后,他对林女士说:“我们现在暑期优惠,3科只要4320元。”

    看到林女士有些犹豫,李某说:“你这时候来,都有点晚了!为了孩子能考上个重点高中,这点投入还是值得的。”他建议林女士让儿子做个测评,并听上一节课。林女士答应了,但上课的效果远非李某说的那么好。张辰也认为,“还不如我们学校老师上的好呢。绕来绕去,把我都讲糊涂了。再说,室内不通风,我感觉有些头晕。”

    名校老师:根本不会去中介

    针对“名校教师满天下”的现状,记者采访了北京两所重点中学的老师,他们都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去这种机构代课。

    齐老师在某重点中学教英语。她表示,教师在校外代课的情况的确存在,“学校不允许有偿家教,但是也没有过分干涉,只要不对学校声誉造成影响,校方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居多。”

    齐老师也经常接到这种机构的电话,邀请她去代课,但是她一次都没有答应。“一般来说,这些教育机构每节课给老师1/3的课时费,钱太少了。”齐老师坦承,她手里根本不缺学生,“每到假期,或者平时周末,一些家长或朋友就会打电话,让我帮他们的孩子辅导课程。这种电话非常多,学生多得带不过来。而且我也不用出门,在家带课就可以了。”

    另一所名校的肖老师也有同感:“我们小区的人都知道我是重点中学的老师,没等放假他们就找我了,还有他们介绍来的学生。每年都这样,推都推不掉。所以,我根本不会考虑去中介机构上课。”

    肖老师说,除此之外,在假期,北京一些名校单独或者联合举办培训班,老师在那里的收入也很高,更没有必要去中介机构讲课。

    对于中介机构,肖老师表示知道一些内情:“听我们学校一位代过课的老师说过一些情况。他在师范院校毕业后没找到正式工作,就经常光顾这类中介机构,说白了,他应该算是教师界的‘北漂’。听他说,在中介机构里,‘北漂’、大学生和一些普通学校的退休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

    尽管中介培训机构的名师身份难以确定,但是培训市场却依然火爆。一些家长宁肯冒着没有补习效果的风险,也不愿意让孩子错过补习的机会。

    一名孩子刚参加完中考的家长对记者说:“为了备战中考,孩子一年下来花了3万多元,临考前一天晚上还在这些辅导班里‘冲刺’。现在考上好高中,就意味着能上好大学,花这些钱还是值得的。”

    记者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教育中介机构遍布京城,但对它们的监管却存在盲区。

    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针对谁来监管这些教育中介机构的问题,两个部门给出了两个不确定的答案。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说:“现在我们对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已经不进行审批了。现在存在的,要么是很久之前审批的,要么就是违法的。”另一位部门的负责人则说:“这些机构如果以公司的名义注册,由工商部门管理;以培训机构注册属于教委管,但我们也只是做宏观性的政策指导,不参与具体操作。在审批程序上,只要有名称、场所和一定资金等就可以了。”

    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