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
星期

“他永远说实话”

燕园悼大师
本报记者 田国磊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3    [打印] [关闭]
    7月12日,北大季羡林灵堂接受公众吊唁。一名前来吊唁的女学生难掩悲痛。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今天下午,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前,几十个身着素服的人排成一队,等待着进入昨晚连夜搭建好的季羡林先生的灵堂。

    中午11点30分,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灵堂正式对外开放,接受公众的悼念。

    灵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灵堂正中,黑色的背景上写着“沉痛悼念季羡林先生”九个白色大字。灵堂的正中间安放着一幅季羡林先生的大照片。照片上的季老,身着蓝色中山装,头戴灰色毛线编织成的圆弧形小帽,慈祥地微笑着,一双眼睛眯成了两条线。

    季羡林先生的弟子张光璘老人带着一家人前来吊唁,他动情地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们家五口人中有三口都是季先生的学生——我和我的两个儿子。季先生是当代最了不起的学者,他是那么的高尚,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人民、学生和文化。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永远说实话,和巴金一样,我们国家太需要说实话的人了,后人要好好学习季老这一点。”

    张光璘不知不觉回忆起了去年到301医院给季老过生日的情景,“那天是我们七八个同学一起去的,季老非常高兴,还和我们一起唱《祝你生日快乐》,边唱边拍手,像个孩子一样。”

    曾撰写过《季羡林先生》一书的张光璘说,以前季老出过不少选集,但没有出过全集,目前他正在参与《季羡林全集》的整理编辑工作。

    “季老一生坎坷,希望他在天上能够得到更多的爱与关怀。”张光璘说。

    悼念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未曾和季老见过面。

    金发碧眼的刘莲娜来自俄罗斯,目前正在首都经贸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刘莲娜说:“我读过他很多书,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性。”

    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的大三学生李同学说:“东语系是季老在1946年一手创办的,没有季老也就没有今天的东语系。”

    “可能绝大多数北大的同学和我一样,从没有见过季老,但是季老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坚持说真话的为人处世风格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从他的书里,从校园中流传的关于他的故事里都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好人,一位好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余同学说。

    据在大讲堂工作的一位人员介绍,今天来悼念季老的人非常多,“暂时还没有统计人数,但是厚厚的签名簿已经签满了十多本了。”

    记者从新成立的北京大学治丧委员会得到消息,季羡林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在本月19日上午10点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