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
星期
房价节节攀升 存量房急剧减少

杭州率先收紧二套房信贷政策

本报记者 董碧水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3    [打印] [关闭]
    5月15日,杭州第九届人居展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和浙江世贸中心同时举办。跟去年10月举办的房博会上“开发商忧虑、购房者牛气”的表情比起来,这届房产盛会全然不同。折扣、优惠少了,楼盘又提价了,开发商又“拽”起来了。一个孩子在母亲的肩膀上睡着了,而父母则对着楼盘无语。(资料照片)CFP供图

    最近,家住杭州采荷小区的戚先生打算购买一套位于钱江新城附近的住房。虽是第二套住房,听说现在的房贷比较宽松,有的还能申请到七折利率,但没想到,戚先生打听了好几家银行,都吃了“闭门羹”。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二套房贷的利率几乎不可能打折,很多还要上浮10%。

    与戚先生一样,最近,杭州的许多购房者都在办理二套房贷时碰了壁。张女士看中了一套总价300多万元的公寓,6月底已经和卖家签订了购房合同,并让房产中介去申请办理按揭。但从银行反馈来的最新消息,按照现在的银行信贷政策,张女士的这套房子已经不能享受原来二套房的优惠政策,首付要从原来的两成提高到四成,按揭利率也从原来的七折提高到上浮10%。

    记者了解到,从这个月开始,杭州多家银行收紧了二套房贷。随后,记者咨询了农业、工商、招商等多家银行。一家银行的房贷业务员明确表示,直到6月下旬,二套房贷利率打七折还容易办到,“但现在完全没有可能了。”

    就在几个月前,房地产界业内人士还在呼吁放松二套房贷政策以提振楼市信心,然而短短几个月,这种呼声从“放松”变成了“收紧”。

    杭州楼市再度演绎“疯狂周末”

    杭州房产业内人士认为,二套房贷政策的变化,是银行方面出于对杭州楼市过热的判断。

    从“放松”到“收紧”,缘于楼市的变化。事实上,从年初到年中,杭州楼市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杭州透明售房网显示,到今年1月1日,杭州主城区商品房库存量达3.2万套,被认为是房地产过剩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有专家当时预测,全市库存商品房在6月份将达到4万套,消化掉这些库存商品房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然而,结果却出人预料。此前惨淡经营的杭州楼市,从3月份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从量价齐跌变成了量价回升,楼市成交量一路上扬,火爆行情不断攀高,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炫目。5月份,主城区月度总成交量10058套,刷新2007年6月创下的单月成交量6532套的最高纪录,是今年4月(6267套)的1.6倍。进入6月份,尽管8753套的总销售量比5月有所下降,但这一数字却是去年同期的近5倍。

    在此行情下,不少楼盘在一两天里被销售一空,连夜排队的景象重新出现。“杭州楼市再度演绎‘疯狂周末’”等标题又一次出现在当地媒体版面。据悉,绿城房产开发的一个楼盘,两天之内售完,回收资金20亿元。

    楼市的“活跃”也存在于二手房市场:销售逐月上升,并屡创月度成交新高。今年上半年,杭州二手房住宅成交19202套,比去年同期上升132.7%,比2007年同期上升70.4%。5月后,二手房市场出现了挂牌房源少于求购客户量的情况。

    火爆,同样体现在楼市价格水平的变化上。一个多月前还在打折促销的房产开发商几乎取消了所有的促销优惠,价格也节节攀升,被拉升到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3~5月,杭州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分别为11075元/平方米、12656元/平方米、12764元/平方米。市区部分楼盘价格已达到2007年最高水平,郊区楼盘也基本恢复到降价前水平。同时,二手房上半年成交均价也达到12772.4元/平方米,同比上升了6.3%。

    在杭州城西,一房产公司开发的楼盘,去年开盘时均价约1.5万元/平方米,最低1.2万元/平方米。今年二季度被迅速拉升到两万元/平方米左右。位于城区边缘的某楼盘,去年底内部员工还能拿到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的价格,如今迅速涨到了1.2万元至1.5万元。

    为何杭州率先打响紧缩战

    事实上,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在市场交易已恢复至历史高位,无需继续扶持的情况下,重拾楼市紧缩政策以降低泡沫化的负面效应,同时改变杭州即将面临的无房可卖的尴尬局面,才是杭州率先打响楼市“紧缩战”的另一个真正的重要原因。

    来自杭州透明售房网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杭州主城区成交商品房达到32802套。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2007年,杭州全年房屋销售量也才3.9万套。与2008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杭州主城区成交商品房增长了2.38倍,将近高出两倍的成交量,是2008年全年总成交量的1.8倍。

    与疯狂上扬的成交数据相比,杭州的存量房产被迅速消化。到5月份,全市存量房产跌破两万套,之后,“10000套”,“9000套”,杭州主城区存量房的数字连连下跌,到6月30日,商品住宅房(不含经济适用房)的可售房源下跌到7703套。因此有媒体惊呼,如以之前的成交量计算,一个月后杭州就将出现无房可卖的局面。

    分析市场走势,杭州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出人意料的创出新高,并双双刷新历史纪录,主要得益于政策的鼓励、开发企业的主动降价和信贷的支持,由此带来刚性需求的恢复,进而导致自住型房屋的快速消化,之后在自住型需求带动下,后续的改善型需求得到释放。

    但显然并非仅止于此。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如果一季度楼市的价跌量升是政策利好效应显现,使刚性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必然结果,那么之后的井喷行情,则绝不是单纯的自住型需求所推动。

    他们分析,一些民间资本出于对通胀的预期甚至恐慌,选择将楼市作为资金的“避风港”,才是推动楼市出现急涨行情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购房者对楼市预期发生变化,担心房价的反弹加快了购房的速度,同时,出于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以及目前实体经济投资环境不佳,一些资金进入楼市,而股市今年以来的持续上涨,也使得部分资金流入楼市。

    “楼市的过快上涨让人们担心,也让市场产生恐慌的消费心理。”一位房产中介老总认为,市场的供求关系及购房“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也是加快杭州楼市回暖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由于楼市的火爆,杭州土地市场也一改颓势,开发商拿地热情再度高涨。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的一幅商办用地经过46轮报价,最终以7亿元被杭州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竞得,溢价幅度高达127%,创下杭城“地王”新纪录。

    杭州城北桥西13、14号地块和申花板块15、16号地块,则吸引了杭州本地及外来的40多家开发商的竞投。竞拍前,不少开发商都预测成交的楼面价最多超出每平方米7500元,然而,最终13、14号地块以11.1亿元和14.8亿元,楼面均价分别为每平方米9919和10138元成交,远超预期。15、16号地块则被欣盛房产一举加价80%,以29.28亿元的高价拍得。

    或将引发新一轮观望

    楼市的“收紧”政策,对于不少投资型购房的人来说,增加了投资成本,获利空间被压缩。

    按照新的房贷政策,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方红替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购入一套二套房:商业贷款100万元,等额本息贷款20年。如按基准利率七折即4.158%计算,购房者每月只须还款6143.38元;而按二套房贷收紧后,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即6.534%计算,购房者每月还款7475.76元。两者相比,一年多付利息约1.6万元。

    业内预测,政策将直接导致杭州一手房销售量在7月份大幅下降,相比5月楼市成交最高峰,下降幅度可能达到10%至20%。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房地产界对未来杭州楼市的预期过于乐观,收紧二套房贷政策,将会对市场过热起抑制作用。

    “信贷的扩张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加重,促使投资客加速入市,房价不断上涨,自住、刚性需求将被迫观望。”某房产中介总监对记者说,他手上有几位想要买总价150万元左右的房子,原本已经看得差不多,但因为二套房贷政策突然紧缩,这几位客户都暂时放弃。“因为这几位购房者多是投资客,房贷政策紧缩,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事实上,不仅是投资客,伴随着二套房贷的收紧,不少自住型需求的买房者也变得犹豫,观望态度大增。记者在一家房产中介门店碰到准备购房的小刘,他想把父母接来杭州养老,前阵子刚决定了买第二套房子的计划,现在听到二套房贷收紧的消息,买房念头一下子便打消了。“利率上调10%再加上首付提高到40%,压力不能说不大,还是等等再说。”

    杭州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7月3日,杭州主城区预定22套房源,创下了近几个月的新低。而当天,正好是媒体报道了二套房信贷收紧政策的消息。7月6日,杭州主城区成交175套房源,下破200套,这是杭州自4月21日以来的两个半月时间里,主城区成交量首次下破200套。

    与此同时,二手房成交量也开始下降。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6月份杭州主城区二手房成交5085套,日均成交近170套,而截至7月8日,7月份主城区二手房成交量为1265套,日均成交150多套。

    “热得太快了,需要给跟风买房的人降降温。”一直关注房价、在杭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史小姐说。

    本报杭州7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