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4日
星期
经济时评

资源税负不能向百姓转嫁

吴睿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4    [打印] [关闭]
    资源税改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酝酿已久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其实已在2008年年末提交国务院,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这项改革不得不停滞下来。而随着近几个月来经济的转暖,中央政府开始频频发布推进资源税改革的信息。(《中国经济周刊》7月13日)

    1984年9月28日,财政部发布的《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从1984年10月1日起,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先行开征资源税,对金属矿产品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品暂缓征收。但是,十几年过去了,目前资源税依然采取从量定额征收的办法。尤其与国外相比,更有天壤之别,譬如,我国现行的原油从价税率为1.5%,远远低于10%的全球平均水平,不到美国、德国、法国的三十分之一。

    资源税一旦改革,不仅可以有效遏制掠夺性的资源开发,改变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的态势,也可以通过资源税改革,筹集到大量财政资金,并将其通过转移支付用于环境综合治理。

    但让公众担忧的是,在资源税改革过程中,企业会不会把资源税税负向老百姓身上转嫁?

    资源税改革将是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从国家来讲,资源税改革将增加财政收入,必然会力挺这项变革;而作为企业,很可能会对这项公共政策进行抵制或反对,最近上百家国内知名矿业企业就起草了一份“免征资源税的建议”,准备递交国土资源部。

    要保障公众利益,关键是要重新调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防止资源税负的转嫁。一方面,要建构资源开发和环境补偿机制。在资源税分享方面,中央要让利于地方。长期以来,资源税一直是我国开征的所有税种中的“芝麻税”。2008年资源税收入为302亿元,占全年税收5.4万亿元的0.05%,但对地方而言,情况则大不一样。倘若地方能多分享一些资源税,换言之,就是中央多返还给地方一些财政资金,不但能建立一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作为农民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补偿,也有利于我国税收分享制度的公平与合理。

    更为重要的是,在防止资源税向老百姓转嫁方面,国家应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消化因税负增加带来的负担;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资源产品价格的监控力度,避免企业凭强势地位掌控定价博弈,恣意转嫁资源税负担。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