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疆,亚克西”
这个暑假,他和十几位维吾尔族的同学没有回新疆老家,因为要参加国庆60周年的阅兵方队,将在学校里接受为期数周的训练。
训练间隙,吐尔逊和同学们与记者促膝而坐,聊起家乡新疆的变化,大伙儿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家乡的喜人变化无处不在
“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新疆一直在变化发展着。特别是1995年至2005年这十年间,我更感受到我们家乡无论是城市面貌,还是交通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路越来越宽,房子越来越漂亮。”吐尔逊今年21岁,来自新疆的阿克苏,是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的学生。
他说,那些原先出现在宣传板上的城市规划一步一步成为现实,这其中,最难忘的还是自己家房子的变化。
“很小的时候,我记得家里还是土块房,矮矮的,全家人都很担心碰上地震房子会塌掉。再后来,当地政府一批批让我们搬进砖房,有的小伙伴家里先搬进去,我们别提多羡慕了。很快,我们家也住进了新房子,是抗震的,用水用电都很方便,我学习的条件也更好了。”他说,父母现在打算再买套房子,“住楼房的感觉肯定更棒”。
吐尔逊的同学、19岁的阿依谢姆古丽·艾海提告诉记者,她的家在喀什,记得小时候街上都是地摊,再后来变成了临街的门面店,现在修成了步行街,各种专卖店云集,“好多我喜欢的品牌在里面都可以买到。”
“以前,从我家住的村子到县城的路坑洼不平,颠簸得很,现在只要花上两元钱,沿着宽阔的马路坐车十几分钟就能直达县城。”阿依谢姆古丽说,这样的例子举都举不完,新疆的变化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考上大学不再是稀罕事儿
同样来自维吾尔语言文学系的米日古丽·吐逊说,除了生活条件的今非昔比,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也越来越好,像她这样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库尔勒出个大学生不容易,要是哪家的哥哥姐姐考上大学了,那可是了不起的事情,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她说。现在,她的许多高中同学考上了大学,来北京上大学的也有好几个,平时聚在一起并不感到孤独,但是回到家乡,似乎再也享受不到当年家家户户都羡慕不已的“殊荣”了。
“我爸爸妈妈那一辈人,大部分都只上过小学。”阿依谢姆古丽说,现在高中已经覆盖绝大部分地区,上大学也不那么难了,而且国家也给新疆优惠的加分政策,来了学校还可以办贷款,生活、学习都不用发愁。
“小时候看电视,看到一些大学生穿的学士服好漂亮,我就特别想当大学生,还有看到北京那么多景点,我就把目标定为一定要考上北京的大学!”吐尔逊说,这一直是他学习的动力。
“这些年,家里的电视从黑白的,到18英寸的彩电,再到现在的高清大屏幕,电视越来越大,我的北京梦也越来越近。”2008年,吐尔逊终于如愿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他介绍说,与他同期毕业的近900名高中同学里,一半都上了大学,其中50多人考到北京,还有200多人考入了内地其他城市。
“家乡人盼着我们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因为这次方阵训练,这些大学生可能今年不会回去过暑假了。但他们说,家里人非常支持,“代表维吾尔族为国庆60周年献礼,这是我们新疆的荣誉。”问及毕业后想去干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回答说:回新疆工作。
“如今新疆已经变得很好了,比如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很繁荣。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只有一部《西游记》电视剧,现在可以在电影院、电视上看到我最喜欢的《哈利·波特》,我还听同学说,肯德基、德克士在乌鲁木齐有不少分店。”吐尔逊认为,要是回去工作的话,各方面条件都会很不错,新疆各方面事业在快速发展,个人发挥的空间也很大。
阿依谢姆古丽告诉记者,她打算将来去德国继续学习,因为那里的一些大学对维吾尔语言文学的研究基础很好,学成后就专门研究本民族的语言,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觉得,这也是建设新疆的一部分。”她说。
来自哈密的阿卜拉江·玉苏普说:“新疆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未来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贡献力量,家乡人都盼着我们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