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案背后有没有股票的违规上市
一年多前,于颖担任主编的《证券市场周刊》刊发了该刊记者的一篇重要报道,称太平洋证券的上市出现严重违规。此文发表以后,曾经在证券市场上引起不小的轰动,投资者们迫切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够展开调查,给投资者一个交代。但是,投资者们没有等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只看到一份由太平洋证券在所谓“信息披露指定媒体”刊出的自我解说,和一份由太平洋证券组织法律界若干权威人士进行合规论证的长篇报道。
让人大吃一惊的是,面对媒体的质疑,有关机构除了玩弄摆得上台面的“白道”以外,居然还玩起了阴险龌龊的“黑道”,在京城策划了一场针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劫持案,以向其家人注射艾滋病病毒相威胁,强迫其在事先准备好的“更正启事”上签字,并保证在其主编的刊物上刊登。
显而易见,这起劫持案与通常的图谋财物的劫持案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审理这起案子的司法机关来说,也许没有必要追究被告的劫持目的,只需根据其行为量刑,但是,对于证券市场的广大投资者来说,这却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重大问题。
事情还得回到《证券市场周刊》发文揭露太平洋证券违规上市这个原点上。太平洋证券的上市,到底有没有违规,这是一个至今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很显然,这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以负责任的态度,拿出一个负责任的权威说法。一年多前,市场监管部门放弃了自己的这个职责,一年多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向监管部门追索这个答案。
证券市场是一个法制市场,每一个出现于市场上的对象,不管是上市公司、券商,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必须在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下行事,市场的公平目标才能实现。同时,证券市场又是一个利益市场,参与者一旦突破法律底线,就有可能得到比在正常环境下更多的利益。因此,市场又必须建立起严密的监管制度,不让违法违规者有机可乘。但从我国证券市场这几年的实践来看,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违法违规现象大有蔓延之势。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监管部门的力量已经远远不够,媒体的监督也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媒体并不是市场监管的最终执法者,如果得不到监管部门的支持,媒体的监管就无法对违规者形成威慑,甚至只能给媒体从业人员带来伤害。
最近,我国新股发行已经重启,随着市场行情的好转,大量新股将走上市场。但是,从已经发行的几个新股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桂林三金出现了“深喉”举报;万马电缆受到了民间著名打假人士“夏草”的质疑;即使是日前刚发布招股书的大型央企中国建筑,在是否公布今年上半年财务情况这个问题上,也被市场指为不合法规。遗憾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当监管部门不愿意认真听取市场的怀疑之声的时候,当投资者对这一切开始麻木的时候,真正的造假公司就会堂而皇之地登台,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