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6日
星期

“睡觉的中国人”拍摄者:我想告诉大家不要害怕中国

实习生 喻懿洁 本报记者 黄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6    [打印] [关闭]
    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出生在一个叫莱姆戈(Lemgo)的德国北部小城。2002年,他作为德国凯驰集团(清洁行业的大型跨国公司)凯驰(上海)清洁系统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运营官被派驻中国,在中国生活了7年。2008年下半年,他已离开中国,前往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

    最近这位德国人却在中文网络世界里一下子成了“红人”。因为他利用在中国的7年时间,拍摄了700多张呈现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各种奇特睡姿的照片,放在了自己的网站“睡觉的中国人”(www.sleepingchinese.com)上,引起公众极大好奇,短短两年访问量已突破120万人次。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贝尔恩德说,他自己都惊讶获得此等关注。他只是以喜爱的摄影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中国的认识。

    中国青年报:原来你不会说汉语,在中国待了7年都没学会吗?

    贝尔恩德:汉语太难了。我必须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去学,还不一定能学好。日常工作和商务旅行占去了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多老外学汉语都是兴冲冲开始,然后被耽搁,再往后又继续……

    中国青年报:你在网站首页上说,每位浏览者在看照片时,可以想想这和自己每天在本国媒体上了解到的中国有何不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贝尔恩德:2002年我初到中国时,中国对于欧洲还只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很少。但后来中国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仿佛一夜之间,德国各地都冒出了中国功夫学习班,每家还都添置了炒菜锅,人人开始学汉语。人们突然觉得他们了解中国了。但报纸上仍然在说“小心沉睡的中国巨龙”,也许是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让欧洲感受到了威胁。

    我在中国的7年非常美好,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我看到的中国,告诉大家“不要害怕”。

    网站开通后,我收到了德国、美国、法国、巴西、墨西哥等很多国家网民的反馈。他们都觉得照片十分有趣——中国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姿势都可以安然入睡。这种景象在他们国家是见不到的。

    中国青年报:中国人怎么看这些照片呢?

    贝尔恩德:最近这三个星期以来,我平均每天能收到10~30封来自中国的邮件。大多数人都告诉我,他们喜欢这个网站,这让我很高兴。有人说,直到看了我的照片,才意识到身边真有很多随时随处都能睡着的中国人。还有人说,透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很有趣。也有人感慨,身处某种文化之中的人,往往很难察觉自身文化的特别之处。当然,也有一些中国人不喜欢我的照片。

    中国青年报:我看到有人说你的很多照片,反映出的是中国人的懒惰和不文明。你怎么看?

    贝尔恩德:我完全不这么认为。

    我的镜头对准的是农民工、保安、司机、老城的居民……但他们并没有和其他中国人不同——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即使在公共场合,即使条件再恶劣,他们都能睡着,甚至打鼾。我很欣赏这一点,这就是我在网站上说的“中国人更灵活”。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那些农民工,他们也许只能挣很少的钱,但工作得很辛苦。这些照片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致敬。中国的发展绝对有他们很大的贡献。

    中国青年报:拍摄遇到过拒绝吗?

    贝尔恩德:我拍的对象都是睡着了的中国人,他们不知道我在拍他们,当然也就不曾拒绝我。只是有时我的镜头会引起他们身边人的好奇或是不安。他们会叫醒我的拍摄对象,那样的话,我就不再继续拍了。有一次,在阳朔,看到两个年轻人睡在树上,当我停下自行车,举起相机时,其中一人醒了,一张很精彩的“睡觉的中国人”就没拍成。

    大多数照片都拍得很顺利,每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在宁波,我拍了一张我最喜爱的照片:一位卡车司机躺在卡车下的吊床上打瞌睡。那天午饭后,我正绕着我们工厂散步,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他对我的照片非常感兴趣,总是打电话来询问:“你的‘睡觉的中国人’照片集怎么样了?”他正问着呢,我突然就看到了那个卡车司机,我赶紧对我朋友说“等一等”,然后拍下来了。

    中国青年报:你的镜头一定不只对准“睡着了”的中国人吧?还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中国表情”吗?

    贝尔恩德:2005年,我一个人到贵州的农村转悠了整整一个星期。那是一次奇妙的经历。那里没有游客,更没有外国人。我去了那些古老的村庄,那里的人都穿着传统服装,从他们的脸上仿佛就能读出他们的人生故事。

    在村里走,小孩子和老人都会盯着我看,叫着“老外老外”。我们会互相冲对方笑。一位老婆婆就在我对面,她的脸上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表情——友好、温暖而又好奇。

    中国青年报:你不会说汉语,和他们怎么交流呢?

    贝尔恩德:那时我的汉语水平是7年中最好的,呵呵。当地人对外国人的好奇和天生的好客,让他们非常愿意帮助我。我觉得在世界随便哪儿你都可以用比画表达简单的意思,当然,你得会笑。

    中国青年报:“睡觉的中国人”网站将来还会继续下去吗?

    贝尔恩德:肯定!现在网上只有100多张照片,我会陆续上传余下的500多张照片。另外,自从网站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后,许多人给我传来了他们自己拍摄或是收藏的“睡觉的中国人”。不久的将来,我会增加“客人的照片廊”一栏,专门陈列那些照片。对了,网站照片中的大部分,将被集结成一本图册,由一家香港出版机构出版。

    有这么多人关心这个网站,我真的非常感激。我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为了赚钱,这个网站只是我的个人兴趣。我想和更多人分享我在中国的7年,那是我人生里的美妙经历。

    中国青年报:说说您对中国的理解吧。

    贝尔恩德:在最初几年,中国无穷尽的活力、变化,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都太让人激动了。如果你问在中国居住了一段时间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我想很多人都会告诉你,是速度,中国变化和发展的速度。

    即使在中国生活了7年之后,我仍旧不得不承认,中国还有很多让我无法理解的地方,我把它们称为“文化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可以适应并去接受它们。中国社会的多样性让人惊叹。我照片中“睡觉的中国人”当然无法展现中国的全貌,但那是我的视角。

    我真希望,即使2009的北京早已不再是2002年的模样,人们仍旧能保有午睡的习惯,随时随地,累了都能安然入睡。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