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实践怪现象频现
四川支教扎堆超出震区接待能力
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小学,孩子们在暑期又回到了学校。吸引他们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支教队伍。从7月初起至今,来自香港、上海、南京和四川本地的近10所高校的志愿者陆续来到擂鼓,召集学生回到学校参加暑期课程。这些课程五花八门,并不针对学生的常规课业,被称为素养拓展和通识教育。
四川的中小学校和全国各地的学校一样,从7月1日起开始放暑假,但北川、绵竹等重震区的不少中小学校在假期前向全体学生发布了通知,可以在假期自愿参与全国各地志愿者开办的暑期课程。
一位在擂鼓支教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这里的资源已经饱和了,我们和别的团队成员开玩笑说,我们还要凭本事抢生源呢。”而在距离擂鼓镇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的通口镇一所学校中,目前却仅有一支支教团队。志愿者说:“学校的地理位置、知名程度决定了志愿者的选择,可能会有一些盲目。”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5·12”地震中同样受灾较严重的甘肃、云南、陕西等省份,非常需要大学生暑期前往支教。
据了解,今年赴四川暑期实践的队伍大大多于去年,成为了最热门的暑期实践地点。
上海某高校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分析称,这是因为去年各高校申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截止日期绝大多数在5月上旬,所以只有极少数的暑期实践团队到了四川震区。但今年想赴四川的社会实践团队非常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在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这也就造成了扎堆四川的情况出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地区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这4所高校,就有40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赴四川震区进行支教、调研等活动,总人数超过500人。
今年上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另一个热点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上海某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申报情况来看,赴四川支教、调研的团队有21支,而在上海本地考察世博会相关情况和调研的团队有24支。
在与上海世博会相关的暑期实践中,从“借鉴杭州,呼唤上海特色世博纪念品”调研到“迎世博城区改迁居民生活成本及安置意向调查与分析”,无所不包,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敏感与关注。但同时,也有大学生反映,选择这些热点的原因之一是“容易申报立项,也比较容易申请经费”。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洪燕告诉记者,今年早些时候学校就接到消息——四川正在紧张重建,当地不少学校甚至提前放假了,并不希望有过多的队伍过去打扰,“我觉得学生并不应该单纯地按照社会热点来选择实践项目,不要哪儿热就在哪儿扎堆。”
洪燕表示,大学生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利用暑期这段集中的时间去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往年,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服务基层、服务农村,今年由于世博会即将召开,城市也成为了重点关注的对象。她认为,学校和团组织应该起到指引的作用,给出一些大局上的指导性建议,“中国的热土很广阔,大学生可以发挥才干的天地也很广阔”。
过分注重媒体宣传带有功利化倾向
最近,上海某部属高校的唐同学一边在四川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一边为了团队的实习成果忙碌,“在立项答辩之后,学校老师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让优秀的实习成果在大众媒体上有所反映,不仅为学校争光,也能给自己添彩。”
唐同学的团队多由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组成,他们专注于为震区茂县的一家羌绣工厂进行信息化建设。“我们的团队希望能够尽一些实在的努力,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媒体的支持可能会扩大影响,也能给团队精神上一些鼓励。”
但唐同学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媒体愿意报道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原因是记者们表示“这样的情况太多了”。
近些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越来越重视媒体的报道,一些社会实践团队甚至还设立了“媒体联络部”或“宣传组”等部门,有专门的学生负责和媒体记者联系报道事宜。
今年暑假前,记者就接到几名大学生的电话,希望对他们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报道。由于社会实践的内容并不适合新闻报道,记者婉拒了这些大学生的请求。但仍有大学生不甘心,多次致电记者“哪怕发个豆腐块也行啊”,甚至有一位大学生表示:“我们可以根据您的要求修改实践方案啊,您觉得怎样好发,我们可以调整。”一些学生还没着手做好事,就要求记者全程跟踪,扩大影响。
北京的雷记者介绍了他采访四川支教学生的情景。
这些学生将自己来四川第一天起做的好事一一拍摄下来,交给记者做素材。“可见他们从一开始就很有心计”,记者看几位学生一直跟他到机场,以为来送行。学生却迎上来问:“请谈谈您对我们奉献青春报效祖国行动的看法?”记者刚想说,“你们还没做什么,我怎么知道将来的实效”,却看见一个DV“哗”地从后面举了出来,已经有同学又在录像了。
记者询问了上海几家媒体的教育记者,大家都深有同感,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会遭遇一些大学生的“骚扰”,有的还比较委婉,就是询问有没有报道的可能性;有的则非常直接,要求记者过来采访,“一方面感觉现在大学生的宣传意识增强了,但另一方面,也未免有点太功利了。”一位记者这样说。
在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评分标准中,记者并没有发现明文规定社会媒体报道与暑期社会实践成绩或经费有联系。但多所高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表示,在宣讲会、培训或答辩会上,相关老师经常会有“媒体报道可能会使实践更有意义”等类似说法。
而且一些高校也明确鼓励学生加强宣传,比如辽宁一所高校在今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中就要求各学院“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积极联系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江苏一所高校也要求学生积极联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与新闻媒体加强联系,加大宣传力度,在需上交的书面材料中也包括“各相关媒体对实践活动的报道”;浙江一所高校甚至还制订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须知”,要求学生“活动期间密切联系新闻媒体,要运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学校声誉,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声势”,同时还列出了不少媒体的联络方式,而且稿件在校外媒体刊登,还计入成绩。
上海交大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王丽华老师表示,社会实践重在学生自己有所学、有所得,而不是搞面子工程,这有违社会实践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