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9日
星期

陆军海战第一连

——记南京军区某部“硬骨头六连”
本报记者 潘婷 特约记者 丁广阳 通讯员 罗正然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9    [打印] [关闭]

    上图:“硬骨头六连”进行海上训练。 郭维虎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中,他们是唯一两次夺得全军最高荣誉的英雄连队:

    1964年1月,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

    1985年6月,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作风勇猛、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在战争年代,这支连队以刺刀见红威震敌胆而闻名。如今,经历了从骡马化到摩托化,再从摩托化到两栖机械化的转变,新时代的“硬骨头六连”已经成为一支两栖劲旅。

    两获全军最高荣誉

    一幅年代久远的照片被珍藏在“硬六连”荣誉室里:1946年12月5日,毛泽东同志身着军大衣,在延安机场检阅为保卫边区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受阅部队中,就能找到“硬六连”的英雄们的身影。

    诞生于抗日战争中的六连,曾作为八路军120师的一把尖刀,转战华北、西北战场。

    在革命战争岁月里,六连发扬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精神,以敢于冲锋陷阵、刺刀见红而威震敌胆:先后参加战役、战斗138次,涌现出“拼刺英雄”刘四虎、“孤胆英雄”尹玉芬等15名全国战斗英雄,两次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那段日子里,六连官兵曾经6次受到毛泽东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六连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铸就的“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出色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执勤、抢险救灾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全军。

    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授予这个能打善战的连队“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当天,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5位元帅为六连题词,号召全军弘扬硬骨头精神,锻造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军事技术。

    1984年1月22日,当“硬六连”迎来命名20周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指示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六连赠送一面“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

    一年后,再立新功的六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陆地猛虎走向海洋

    1998年,伴随着我军加快推进精兵之路的步伐,“硬六连”从“摩托化步兵”改编为“两栖机械化步兵”。

    在陆上称雄的“猛虎”要下海,这是一场全新的考验!

    官兵们清醒地意识到,锻造现代“两栖硬骨头”靠汗水更要靠墨水。他们大胆突破思想中的道道“障碍”:纠正单纯以“脸晒得黑、茧磨得厚”论英雄的偏向,把科技素质作为“硬骨头”的硬杠杆;摆脱单纯靠传统步兵技能打拼的惯性思维,把步兵五大技术和装甲兵三大专业融为一体;在训练既重“米数、秒数、环数”,更注重体能、技能、智能的复合;既注重陆上训练,更注重向海上训练拓展;既注重熟练掌握手中武器,更注重练指挥、练协同。

    1997年,第一位军事学硕士生陶向明在新型战车列装前走进“硬六连”,成为一名普遍战士;2000年,第一位军事学博士汤志文走进了硬六连,成为“硬六连”的副指导员。

    这些具有高素质的官兵,给连队带来了勃勃生机,连队学知识学科技的风气日渐浓郁。近5年,连队先后有17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7人取得计算机二级证书,50多人取得了装甲兵等级证书。

    现在,在六连,昔日跨越障碍的尖子驾驶着两栖装甲战车在波涛中冲击,昔日的神枪手使用车载武器准确地消灭敌人,昔日的投弹能手熟练操作指挥控制系统。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刻在了六连官兵的心里。

    某新式自动步枪夜间瞄准射击训练难度大。连队组织干部骨干摸索出在准星上点荧光粉辅助瞄准的方法。一试验,夜间射击效果确实不错。可是后来在一次战斗力“揭短会”上,有人提出,这个办法尽管能提高射击成绩,但会完全地暴露自己,不符合实战要求。

    后来的射击考核,六连主动放弃了这一做法,用实战的标准要求官兵,用实战的环境锤炼官兵。

    一次,师组织两栖装甲步兵分队进行海上生存训练。六连官兵乘坐登陆艇在海上连续航行,海上风大浪高,酷热难当,许多人晕船中暑,呕吐腹泻,极为疲惫。原计划上岸后乘车回营休整。谁知,连里忽然下达了“夺占阵地、背水攻坚”的命令,继续演练“夺占一线阵地”等4个课目,一路“打”回宿营地。

    “敌人是不会给你喘息机会的。”类似的事,在六连已司空见惯。

    在日常训练中,连队主动增设钢板靶射击、战斗攀崖、擒拿格斗等特种课目;考核比武,坚持实打实,全员额参考,按百分之百计算成绩;海训演习,连队有意识将官兵拉到山上、放到海里、困在岛中,在生疏地形、恶劣环境中砺意志、练技能、强体魄。

    2005年年初,六连受命赴某海域孤岛担负攀崖训练试点任务。这是一个全新的训练课目,全靠官兵在训练中摸索。大年初四,六连的官兵踏上了茫茫大海中一座荒凉的小岛,他们要在这里开展攀崖训练。“硬骨头六连硬在哪?硬在刺刀见红,杀出威风,千锤百炼战旗红……”六连的官兵唱起了响亮的连歌。

    他们挑选了20多处临海崖壁,抓住涨潮时机,组织官兵乘着冲锋舟,泛水编波抵近崖壁组织训练。海风刺骨,海浪滔天。官兵冻得直打哆嗦,冲锋舟一会儿被托到波峰,一会儿被颠到浪谷。面对恶劣天候,官兵没有埋怨,没有退缩,坚持用身体和意志丈量崖壁。

    在这次训练中,连队官兵自制了12种简易器材,攻克了18个训练难关,攀遍了岛上30多处悬崖峭壁。同时,他们还结合亲身体会,编写了11份教案。

    后来在军区举行的的攀崖演示汇报中,六连官兵利用多种崖壁,徒手攀崖、利用绳索攀崖和利用铁爪攀崖……官兵的身体像“壁虎”一样紧贴崖壁,动作轻巧利索,赢得现场观摩人员如潮的掌声。

    两栖硬骨展雄风

    空中战鹰呼啸,海上舰艇穿梭,岸上炮火轰鸣……

    一场近似实战的海上演习拉开了帷幕。担任第一波抢滩登陆突击任务的,是“硬六连”官兵驾驶的数辆新型两栖装甲战车。

    “左转向30度!”“锁定航向!”指挥车内,连长王勇敢打开指挥控制系统的电脑键盘,熟练地在平面和三维电子地图上标绘出进攻目标和线路,然后将命令迅速传递给其他战车。

    刹那间,战车编成战斗队形,冒着敌岸重重炮火,斗风浪,越障碍,穿雷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负隅顽抗的“敌人”发出怒吼。

    这一仗,是“硬六连”组建70年来首次进行近似实战的两栖机械化作战演练。也就是这一仗,引出了一场训练改革的大讨论。

    演习结束后,一位步兵班长提出建议,装甲车抢滩登陆后,步兵班长应该下车指挥,这样便于观察、指挥、协调和机动。

    按照惯例,在实施连进攻时,抢滩登陆后步兵班长应该留在车上指挥。连队党支部讨论后认为,只有瞄准“打赢”目标开拓创新,才能催生连队过硬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后来,这项改革获得成功,并在许多装甲部队推广应用,为全军训练改革作出贡献。

    六连的两栖作战能力迅速提升,连队换装后,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12次参加师以上组织的军事比武,11次夺得第一,31项革新成果在师以上获奖并被推广。

    如今,这个在中国陆军中享有盛誉的传统步兵连队,已经具备了全员额、全装备下海,复杂天候、多种滩位抢滩登陆能力,被誉为中国“陆军海战第一连”。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