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0日
星期

叶贞德:香港梦,中国心

本报记者 崔丽 实习生 欧阳骆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20    [打印] [关闭]
    坐在北京东方广场的办公室里,叶贞德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右上方则是一幅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水粉画:粉红的天空,翠绿的高楼,湛蓝的水湾。

    “大的中国地图是我的坚强后盾;这张小的水粉画,我带在身边10年了,是我的香港梦。”叶贞德微笑着说,举手投足间,透着聪慧、干练与优雅。

    叶贞德如此心仪的两张图,恰当地定位了她的坐标:身为香港旅游发展局中国内地总监的叶贞德,自1987年起来到内地,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更亲身感受到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自豪与荣耀。

    叶贞德出身于普通的香港大家庭,兄弟姊妹8个,她排行老七。由于家境困难,叶贞德从小被寄养在姑姑家。上世纪70年代,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跟在大人身边,在报摊前忙碌地分插厚厚的报纸。

    后来,叶贞德考入香港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正当家人为贞德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而庆幸时,她却做出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决定:去内地!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怎么能不了解自己的国家,而跑去国外呢?”一种寻根情结,深植在这个香港女孩心中。

    为了能来内地工作,她应聘担任上海一家酒店的销售经理。虽然她对这一行没有任何经验,但老板被她的诚恳、率真打动,聘用了她。她在那儿一干就是3年。现在位于上海虹桥的日航龙柏酒店,就是她当年参与筹建的。

    当时来内地的香港人不多,叶贞德和员工们同吃同干,很快就融入上海。虽然当时上海在生活、交通各方面远不如香港舒适便捷,但贞德甘之如饴。

    每次回香港参加同学聚会,大家聊的是谁升官升职,谁加薪添俸,谁换车换房。唯一选择去了内地发展的叶贞德,则兴致勃勃地叫道:我也换车了,换的是凤凰牌自行车!

    “同学们都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以为我疯了。”叶贞德浅笑着,“20多年过去了,他们现在见到我,都说我当年的大胆选择很正确。他们非常羡慕我,因为现在想进内地投资经营,门槛高了很多。”

     1997年6月30日23时42分,维多利亚海湾香港会展中心五楼大会堂,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7月1日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升起,国歌声响彻大厅,承载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开始了新纪元。目睹这历史性的一刻,叶贞德感觉如同漂泊的航船归港,内心一片安宁。

    1999年,叶贞德进入香港旅游发展局;2004年,她升任该局内地总监,负责香港在内地的旅游推介工作。香港与内地的交往、融合,通过发展旅游,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2003年,内地开放香港自由行,此后内地去香港的旅游人数节节攀升。十余年来,内地到香港旅游的人数从1997年的236万人,攀升至2008年的1686万人。

    “现在香港的店员几乎都会说普通话。”叶贞德说,“去年,我身边很多朋友来北京看奥运会,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看到中国运动员夺冠,会激动得流泪。”

    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香港旅游发展局特别组织了“六十国庆看香港”活动,凡名字叫“国庆”,或出生在10月份的,都可报名参加,有机会近距离地触摸鲜活灵动的香港。

    “我们想通过这一别开生面的活动,让更多人亲眼看见香港与祖国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一同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就与变迁。”叶贞德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