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
星期

在俄华商须与“灰色清关”彻底决裂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22    [打印] [关闭]
    7月20日,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凌激表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本周内将率领由商务、外交、海关以及浙江、福建等省商务主管部门组成的代表团,赴莫斯科就大市场被关闭相关事宜进行进一步交涉。俄罗斯有关部门近期突然下令关闭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凌激对此表示,首先,中方对俄方打击走私犯罪活动不持异议,但俄方在执法中应保护合法经营华商的人身、财产安全及人格尊严。其次,由于此次事发突然,没有给合法经营的华商以清理、转移货物的时间,因此,希望俄有关部门和莫斯科市政府能协助华商尽快将货物转移到安全规范的经营场所,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三,今年6月,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成立,建立了规范两国贸易秩序合作的长效机制。希望双方能充分发挥该机制作用,加强两国海关的合作,共同打击“灰色清关”,建立规范、透明的贸易秩序。

    从俄官方透出的各种消息显示,被华商称为“一只蚂蚁”市场的切尔基佐沃市场在2009年年底之前将被彻底关闭。而此次市场被关闭给大部分合法经营的华商造成了很大损失:市场关闭导致货物无法提取,错过了销售季节,并给国内生产企业、贸易公司等关联方造成损失。然而,问题还远不只这些,更重要的问题是,目前正在该市场经营的6万多户华商怎么办?有些华商认为“如果能成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大市场,这也是一条出路”。支持这种观点的华商强调:“犹太人可以在俄罗斯办市场,阿塞拜疆人可以在俄罗斯办市场,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成立自己的市场?”但大家都知道,受种种因素制约,要在俄罗斯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大市场,这绝非易事。

    据说,许多华商把眼光转向了莫斯科的其他大市场。7月16日,俄新社援引当天出版的Slon.ru电子刊物报道称,还在3周之前,位于柳布利诺的“莫斯科”贸易中心的管理人员还对他们的大片空闲场地束手无策:整个商贸中心原来只有2/3的面积被出租,而危机更是让市场出租方雪上加霜。但据当地的商贩称,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后,中国人突然就涌向这里,而且“一天之内就占了1200个摊位”。

    该报道称,“莫斯科”商贸中心的摊位租赁价瞬间翻倍。一位乌克兰裔的当地鞋商阿利克对记者说:“像我这样的摊位,原来的租金是每月6万卢布,现在从管理处那儿连带保护费一起至少要11万卢布,视位置而定,最高能到20万卢布。”与此同时,该贸易中心管理者也迅速行动起来。一位当地的经营者说:“管理员跑到承租人跟前,请他们让出摊位。一旦位置空出来了,马上就会有中国人填进来。”Slon.ru电子刊物的报道还披露,于2002年底开业的“莫斯科”贸易中心的大老板叫扎哈尔·伊利耶夫。有人猜测,他与“一只蚂蚁”市场老板伊斯梅洛夫之间的竞争关系被视为“一只蚂蚁”最终寿终正寝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报道进一步指出,伊斯梅洛夫与莫斯科掌权者相处得很融洽,而伊利耶夫就与俄罗斯更高级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者来到位于莫斯科东南部的“莫斯科”商贸中心,发现该中心刚刚开业的摊位内的确有不少中国人在忙活着拆卸货物。“莫斯科”商贸中心与切尔基佐沃市场脏、乱、差的经营环境相比,有天壤之别。这里众多的两层楼建筑与中国的大型批发市场类似,内部电力、通风系统一应俱全,而且划分了皮鞋、服装、家电等商品交易区。但有人对记者透露,随着“一只蚂蚁”即将被关闭,“莫斯科”商贸中心的风声最近几天已开始紧了,这些天接连有俄罗斯税警和移民局的人来查商贩了。早已在此地经营的一些华商担心,“莫斯科”商贸中心或许早晚会成为“下一个切尔基佐沃市场”。

    Slon.ru电子刊物的报道称,中国人并不喜欢“莫斯科”商贸中心这个新地方。一位华商在接受该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这儿不会待太久。把库存卖完就回家。一年赚来的钱统统拿去交罚款了,这可不行。”但该媒体还是分析称,有迹象表明,中国人是带着很认真的目的来这儿的,而且会长驻下去。他们中有许多人想尽量把摊位买下来,而不是租赁。

    另据俄新社报道,这两天,一些莫斯科市场管理处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关闭的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商人们将很难在莫斯科其他市场上为自己找到新工作地点,因为那里所有的经营场地几乎都已被租出去。莫斯科南部行政区丹尼洛沃市场管理处的人士说:“我们这里的摊位早就全部租出去了,谁也不打算放弃这些地方。就算是切尔基佐沃市场的人找到我们,我们也无能为力。”莫斯科东部的“维希诺”公司人士说:“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商人没有找过我们,不过我们这里也没有地方给他们。”莫斯科东南行政区的“列福尔托沃市场”公司表示:“是的,切尔基佐沃市场有3名俄罗斯商人找过我们,但是我们市场主要是经营农产品的,所以他们是无功而返。”

    与此同时,7月14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在参加俄TVC电视台直播节目时表示,所有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工作的外国人都应该离开莫斯科,莫斯科其他市场将只提供给切尔基佐沃市场上的本国商贩。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在俄华商而言,“转移阵地”并不能一了百了,只要“灰色清关”的阴影一天不散,在俄华商就难保不会再次遭遇滑铁卢。

    7月9日,俄总理普京在国家边防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加强边境地区的海关监管,杜绝“灰色清关”的通道。普京说,以前,从俄边境到俄内地海关之间的地段,进口货物实际上处于本应有的监管之外,这些漏洞从而被“不诚实的企业主和不法分子所利用”。普京称,俄罗斯海关总局目前正在加紧制订一份规划,以加强对俄边境地区的海关监督。其中包括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俄大型城市的运输负担,提高国家的经济安全。商人可以在边境上直接办理所有的海关手续,从而降低这些对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费用。普京表情严肃地说:“现在,我们应当堵住‘灰色生意’的通道!”这已是普京在不到40天之内第二次谈及“灰色清关”问题了,足见俄高层这次打击“灰色清关”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在这一大背景下,在俄华商只有彻底与“灰色清关”决裂,只有把自己的利益变得“相当合法”了,才能得到保护。而像现在这样从一个卖场转到另一个卖场,很可能是“刚出龙潭又入虎穴”。只要华商的人员、货物、经营无法真正实现“三合法”,那还是有许多隐患的。即便华商在莫斯科市的其他市场暂时安顿下来,也可能无法摆脱隔三差五被“清查”的阴影。从长远看,在俄华商还是应该多思考些“转型”问题、少琢磨些“转场”问题。

    本报莫斯科7月2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