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
星期

世纪日全食能否催生我们的2061计划

石敬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22    [打印] [关闭]
    7月22日8时左右,我国将迎来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很多国民将“天涯共此时”,亲历这5个世纪一遇的天文奇观。“看不到日全食,你还会爽吗?”我们看到,对于这一天文奇观,公众的热情已经越来越高,看日全食,已经成为一句问候语和时尚。网络、电视等媒体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现场直播”,平面媒体也图文并茂,专家解读形成原因,善意提醒慎走高速路、开车灯、不宜戴墨镜等。而公共管理部门更是下发了妥善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的通知,从加强科普宣传、维护公共安全等角度来为观看日全食护航。日全食已经从一个自然天文现象,变为一起公共事件。

    通过日全食这样一个自然景观和现象,带动全民谈科学,激发国民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探索和兴趣,这是一件好事,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曾几何时,日全食作为一种罕见的天象,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在民间有许多关于日食的传说和迷信。从“天狗蚀日”到今天坊间“科学解读”,再到“看不到日全食,你还会爽吗?”的时尚和潮流,这说明国民的科学素质,在一步步提高。这着实令人欣慰。

    不是故意拔高,也不是胡乱联系,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而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但是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2008中国科普报告》显示,我国人均科普经费1元。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而要培养和启蒙国民整体的科学精神,对国民进行科学普及,应该是让公众理解并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而不是仅仅向公众宣讲枯燥的科学知识和理念。

    1985年,地球的老朋友哈雷彗星如期而至,美国人在那年认认真真地许下了一个愿:76年后,也就是在2061年哈雷彗星下一次光临地球时,所有能看见这颗彗星的美国人,都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1985年,那些能于2061年再次看到哈雷彗星临近地球的孩子们,正准备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涯,因此,美国需要立即着手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这就是著名的美国2061计划的由来。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为17%。

    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转瞬即逝。这次世纪日全食,能否也让我们认认真真许下一个愿,能否也催生我们的“2061计划”呢?因此,如何把国民的这分科学热情保留下去,如何提升国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是这次“世纪日全食”“复圆”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命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